青年调查|大学毕业做“蓝领” 治好了这群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2023-03-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

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波毕业之后投身一线服务行业的大学生,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985/211名校毕业去新东方“回炉重造”、互联网大厂辞职做美甲师这类帖子往往都能吸来巨大流量; 近几年第二、第三产业里涌现的“供应链管理师”“收纳师”、“职业砍价人”“陪诊师”等新兴职业,也吸引了许多高校毕业生加入,我们不由好奇,大学毕业选择“蓝领”工作的那一刻,他们在想什么?“蓝领”工作对于当下高学历年轻人群的吸引力在哪里?他们的未来又在何方?

  ◆ “都市新蓝领”画像 ◆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在2021年提出了“都市新蓝领”的概念,即生活工作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借助互联网等数字平台,以新型服务行业为主要从业形式,具有较高职业流动性的城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摆摊人等职业,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他们大多拥有着不错的学历,在成为“都市新蓝领”之前,或许也曾遵循着传统的思维,毕业后成为写字楼白领中的一员。但总有一些理由促使他们离开格子间,从社会固有的偏见里跳出来,去寻求工作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22年11月,豆瓣诞生了一个叫做“轻体力活探索联盟”的小组,到今天不到半年的时间便涌入了3万多名组员。他们或许是难以忍受就业竞争压力带来的焦虑,或许是走进写字楼却发现自己的脑力工作日渐机械化,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下,一群厌倦了白领生活、想靠探索轻体力活找到生活快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如同小组简介所说的那样,“读书是为了有勇气接受更多的可能性”,他们成为了开着叉车的司机、花店里给顾客送上好心情的花艺师、能顺便撸狗的宠物美容师、时下新出现的“陪诊师”……他们意识到,“蓝领”工作不仅会带来一门实际的手艺,也会带来直接的价值反馈,可以让人在不内耗的状态下即时地、确定地获得满意的报酬,对于他们来说,“蓝领”工作最宝贵的体验就是掌握了生活的“确定感”。

记者翻阅了小组内的精华帖,最印象深的是一位女生分享自己在新西兰某家屠宰场工作的经历,她详细讲解了羊腿切割的部位分解图、分享了自己对不同流水线工作流程的思考,字里行间都是对工作的细致观察。而类似的思考在小组里也并不少见,这些年轻人试图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让传统的“蓝领”工作能够更加适应消费需求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新生代蓝领群体的就业动机由过去的谋生存逐渐变成了求发展,“大学生与体力活”“高学历与蓝领工作”渐渐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反差噱头,年轻人们正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在蓝领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 “有了价值就会产生热爱,不要怕‘找’” ◆  

在某211大学毕业的阿楠眼中,学历并不是束缚住她的枷锁,“我觉得重要的是找到热爱的事、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揪着学历不放,被自己所学的专业捆绑”。毕业一年多的阿楠目前是一位美甲师,同时也是一位3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她面临过当代大学生常见的“毕业即失业”的残酷困境,在短暂迷茫后,阿楠决定去大胆尝试各种可能——面试过主播、当过画画老师,她最终还是捡起了大学时兼职做过的美甲师工作。

得益于所学的服装设计专业,阿楠在大学里培养的审美让她在美甲行业如鱼得水,从成本50元的简陋宿舍美甲兼职一步一步成长为月入过万的美甲师后,她开始尝试着在自媒体账号上分享干货给更多人,“我是个务实的人,首先要赚钱,后来发现单纯赚钱并不能让我有动力努力,现在我想的就是可以帮助更多刚入行或者犹豫入行的人有更好的审美能力。”

在阿楠眼中,客人在自己手里“搓”出来的漂亮指甲、看到有人对她的分享表达了感激,这些都是工作带来的切实可感的价值,有了价值就会产生热爱,阿楠在一条分享入行经验的短视频里坚定地说:“找不到热爱的事可以去找,不要怕‘找’,最怕的就是犹犹豫豫。”

在阿楠的评论区不乏陷入迷茫困境的年轻人,他们曾抱怨正身处于一个容错率低的时代,他们羡慕父辈们可以在几十年的人生里有多样的尝试。进退两难间,互联网上类似阿楠这样的案例给了他们尝试的勇气,这些年轻人开始敢于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寻找人生的新可能。

  ◆ “蓝领的成色已经不再那么纯粹了” ◆  

“How do you define ‘blue collar’?(你如何定义‘蓝领’?)”当被问起为什么毕业于名校却成为蓝领,上海某985院校毕业的房产经纪人老张第一反应是抛出对于蓝领定义的反问。从业3年的他认为,如同国内某房产经纪机构创始人所说,房产经纪人群体已经转变为介于蓝领白领之间的中间态,且“白”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在传统的蓝领职业底色之外,脑力劳动的比例不可逆地增大。

“入行前,我的人生轨迹也和大多数名校毕业生一样,走进了高级写字楼开始内卷,但特殊的环境下遇到了行业寒冬,转行处处受挫时,我接到了房产中介的骚扰电话,却也因此萌生了从后台走向前台的想法。”三言两语交代完转行的背景,老张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坦言,开始的一年并没有让除了至亲以外的任何人知道,怕奚落、怕失望,但最怕的,是可怜,“唉,可惜了!”这是老张在工作中经常听到客户对自己说的话,在他人眼里,年轻的名校毕业生跑来做卖房子的蓝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当老张回忆起职业生涯的转折时,他又开始变得侃侃而谈。“当时我闲着无聊开始做自媒体账号,新开的短视频号为我带来了往常无法触及的客户群。”随着自媒体账号达成了3天破万的成绩,老张敏锐地发现,特殊的背景下,房产市场的消费者们逐渐培养了线上多渠道看房的习惯,这也为他的业务打开新的窗口,随着收入的水涨船高,渐渐地,他也不再惧怕被亲友们知道自己的职业。“我在社交平台上的活跃逐渐让亲友认出,反倒是给了他们身边多出一个网红的惊喜。”直播、短视频、长视频、图文、视频号,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老张和同行们的工作方式,也让房地产经纪人这一行业的蓝领成色不那么纯粹,老张预测,未来的房地产经纪人这个蓝领职业可能会更多地扮演垂类KOL的角色。

依托快手平台蓝领群体调研问卷与社会调研,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指出,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蓝领用工企业对高技能蓝领劳动者需求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升级,蓝领定义正在被改写。产业发展升级、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可观的收入、职业社会认可度的提升,让名校毕业生做蓝领成为一种群体选择,从客观条件来看也变得合乎情理。

  == 记者手记 ==  

无法否认的是,大学生就业是近些年社会热点话题。据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从去年的“1100万人以上”上调为“1200万人左右”,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到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创近年新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对未来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的困境,而当未来模糊不清时,每一份不因为惧怕激烈竞争下的“内卷”而选择“躺平”的积极心态、每一份敢于去尝试、感知创造力的存在、在行动中找到人生的方向的勇气都值得被鼓励。在社会包容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高学历也不再成为困住青年人择业脚步的一道枷锁。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历的贬值。体力劳动并不是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年轻人热衷于尝试往往是因为高学历给他们提供了随时返回办公室的退路,短暂地穿上“蓝领”并不能真正解决年轻人的无力和迷茫。早在200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下海经商卖猪肉的故事便引发了人们对就业观念、人才标准、社会分配等众多问题的思考,如今,在当代年轻人接棒成为蓝领工作者的主力军之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90后”“00后”的新一代蓝领群体与之前的一代不同,对于就业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存在着蓝领群体需求与就业质量改善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蓝领群体不断加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蓝领工作能够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一个可发展的未来?以家政行业为例,在家政行业仍急需一大批层次结构合理、类型齐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背景下,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本科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一些家庭服务机器人、健康监测、等智能设施设备的研发制造同样需要科技人才,对于年轻人,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教育、政策、社会观念的转变,如何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上升通道和更多元化的职业选择类型,未来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探索。

当新一代人穿上“蓝领”,社会也正在进行这种转变——无论选择做“白领”还是做“蓝领”,在这个时代,你都有机会去做有创造力、能够长远发展、一直进步的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