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牵头创作的这部剧,将在全球接力巡演传递人性光辉
2023-07-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二战时期的上海,尽管同样正在遭受战争的苦难,但这座城市仍以超越了文化、种族和信仰的包容,向数以万计的犹太难民敞开大门,成为他们心中的“东方诺亚方舟”。7月6日,以这一时代背景为主题,著名指挥家余隆、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的清唱剧《上海!上海!》(Émigré),由三方共同宣布,将于11月在上海全球首演。随后,这部从上海出发的作品还将由多家全球知名乐团接力巡演,在纷繁世界照见人性光辉。“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无法避免社会环境和人类命运的变革,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却是一叶永不沉没的扁舟。她能刺破黑暗,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延续,驶向光明和充满希望的未来。”项目发起人余隆说。

    ◆◆  全球一线卡司集结加盟  ◆    

《上海!上海!》由国际著名作曲家阿龙·齐格曼,普利策奖得主、剧作家马克·坎贝尔领衔,男高音本·布利斯、阿诺德·利文斯顿·盖斯,低男中音沈洋、安德鲁·德万,女高音张玫瑰、戴安娜·纽曼,女中音朱慧玲多位全球一线卡司集结加盟,跨国团队联合制作。作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逃离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难民约瑟夫和奥托两兄弟,在陌生的异乡开启了他们全新的生活,并与上海姑娘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从创意构思到最终在舞台上呈现,《上海!上海!》历经长达三年多的精心打磨。担纲作曲的阿龙·齐格曼,是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作曲家,曾为超过70部好莱坞影片及电视剧写过配乐,《恋恋笔记本》和《欲望都市》均出自他之手。他也涉猎古典音乐创作,自幼学习钢琴,接受正统的古典乐训练。

2020年初的一次偶然机会,余隆把委约创意告诉了阿龙·齐格曼,两人一拍即合。“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如果没有上海和中国的善意,我的祖先和我身边的某个亲人在二战期间可能就会死在纳粹手中。”阿龙·齐格曼是位犹太作曲家,“中国人和犹太人都曾遭受了类似的迫害,这成为我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选择用跨文化的爱情故事作为连接和共情的桥梁。”

在他看来,《上海!上海!》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它揭开的只是历史的表象。多年前,他读了张纯如所著的《南京大屠杀》,触动很深。“我们都经历了某种程度的迫害和生存威胁。犹太难民从纳粹德国逃到上海获得更好的生活的故事非常值得被了解。也得益于余隆大师、上海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联合委约,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阿龙·齐格曼说。

创作一段时间后,阿龙·齐格曼捧着厚达30页的故事脚本找到马克·坎贝尔。马克·坎贝尔是著名的剧作家,曾获得包括格莱美奖、普利策奖在内的诸多国际大奖。“当阿隆找到我说正在创作一部以生活在上海的犹太难民为主题的剧目时,我很兴奋。”马克·坎贝尔欣然接受了阿龙·齐格曼的邀请,“整个故事充满了令人激动且富有感染力的元素。”

马克·坎贝尔将剧情进行了舞台化的改编,与此同时,他翻阅了大量资料去深入了解那段历史,“这座城市(上海)向犹太难民张开双臂的历史深深触动了我。”

清唱剧《上海!上海!》中共有17首歌,马克·坎贝尔创作了其中12首的唱词,其余5首由布罗克·沃尔什作词。“这部作品里有大型的管弦乐队、合唱和独唱,体裁是清唱剧,所以我加强了音乐性。歌曲大多采用了AABA的结构,这能让观众更易感受和体会到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马克·坎贝尔说,“《上海!上海!》传递了一个应该被世人知道的信息,那就是上海对于犹太难民无私的援助。”

    ◆  并非简单回顾历史,有世界意义  ◆    

通过艺术的语言,《上海!上海!》再一次向世界述说这页铭记“上海”的历史,和这座城市释放的巨大善意及所蕴含的城市精神。但它并不是简单回顾历史,而是通过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在那段苦难岁月里共度时艰的温情故事,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意蕴和价值,更从中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人类的生存取决于不同社群去学会拥抱彼此共通的人性。

剧中约瑟夫和奥托两兄弟在上海发生的故事,实则正是当时犹太难民和上海市民两个社群在文化差异中寻求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上海!上海!》也留给观众一个发人深省的思考:面对差异和分歧,不同社群究竟该如何相处?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里的一块展板上记录到:1938年,犹太难民纷纷逃离欧洲,其中400多位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士来到上海,他们为上海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这里不仅有展现犹太民族精神的希伯来-意第绪音乐、风靡欧美的卡巴莱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还有西方艺术音乐(包括音乐剧与轻歌剧),不同形式的音乐在上海发展、繁荣、壮大,创造了属于上海城市音乐的黄金年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来沪犹太音乐家对上海最大贡献就是加强了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力量,以及推动了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发展。其中一些最优秀的犹太难民音乐家在到达上海后不久就加入了工部局乐队。在 1942年的一份演奏员名单中,可以看到诸多大名鼎鼎的音乐家的名字,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指挥都代表着当时上海的最高音乐水平。

这些身怀绝技的音乐家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使上海成为同时期具有世界级音乐水准的城市。同时,他们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桑桐、丁善德、谭抒真、董光光、李德伦、周广仁大批中国音乐史上无法略过的大家无不受教于这些犹太音乐家,从而为新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曾与犹太流亡音乐家休戚与共的上海交响乐团,冀希用音乐记录下那段穿越时空、跨越种族的“上海奇迹”。这段历史也令纽约爱乐乐团感佩。当余隆把《上海!上海!》的创意告诉纽约爱乐时,乐团当即表示非常感兴趣,愿意参与联合委约。这是两家艺术机构多年文化交流互鉴互信,再一次的携行致远,也是对人性光辉的共同思考。

据透露,《上海!上海!》在上海全球首演后,还将于明年2月由余隆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上演。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第三张DG唱片,《上海!上海!》也将于2024年全球发行。同时,它也公布了未来的演出计划:北京国际音乐节(2024年),德国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2024年)、香港管弦乐团(2025年)、英国皇家爱乐乐团(2025年 )等全球著名乐团和音乐节都将接力呈现这部巨作,传递人性光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