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3D、荧光……这些外科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正缩短青年医师学习“曲线”
2023-07-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病灶组织被“染色”,实时评估吻合口血运,血流变化清晰可见,协助术中肿瘤和手术切缘的定位,精确定位淋巴结,为重要部位的微创手术操作进行“导航”……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一台肿瘤微创手术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无论是细如毛发的血管,还是薄如蝉翼的筋膜都被看得清清清楚楚,这样的3D大片在越来越多的手术室上演,也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医师从中受益,从而缩短了他们的学习曲线。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最近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的普通外科医师紧盯国际外科前沿,全方位展现普通外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记者了解到,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组织编写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操作手册(2022 版)》中指出,微创手术(含日间手术)占比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作为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的基石,内窥镜成像技术的持续发展推动着微创手术朝着更高效、更安全和精细化发展。目前,3D/4K/NIR(荧光)三合一技术已成为最前沿的内窥镜成像技术。

“4K是指清晰度,3D是立体的概念,帮助初学者或者基层医生开展腔镜手术时更加容易,可以缩短学习的时间,那么加上荧光又有什么作用?荧光相当于手术当中的实时智能导航。”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兼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教授解释称,作为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的基石,内窥镜成像技术的持续发展,推动着微创手术迈向更精细、更高效、更安全的时代。

在无影灯下,清晰度、真实度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腹腔镜设备日新月异的变化。外科专家们看来,做一个好的手术就需要“看得清楚以及操作更精准灵活”。当3D、4K、荧光三合一技术遇上外科手术,这对青年医生的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分会委员实验与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刘连新教授告诉记者,微创技术改变了医生不同的手术视角,可以让外科医师的视线从接近现实到了超越现实。“荧光采用近红外光的成像效果,超越了眼睛的视觉所及范围,使原来看不到的东西被人眼所识别,进而推动了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手术的彻底性。”在他看来,对于青年医生来说,这些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使青年医生进步更快,缩短他们的学习曲线,同时也使手术技术更好地推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