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高中生暑期实践体验当“气象员”
2023-07-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三色高温预警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厄尔尼诺现象有什么危害?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近年来,人们对气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气象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这个暑假,宝山区的8名高中生走进宝山气象局展开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在为期两周的“挂职”锻炼中,高中生们不但体验了气象观测员、天气预报员、气候分析员,还作为“气象新闻记者”制作了科普海报和视频。

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体验了团队精神

“印象最深的是放探空气球时,看到大大的气球吊着探测器升到天空,那一刻感觉人类是很有智慧的。”上海市通河中学的顾晨玚同学是8名小“气象员”之一,她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挂职”体验期间,她和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气象专业知识,“专业老师带我们在草坪上了解各种气象仪器,会拆开了看,很详细。”

近段时间,上海高温天气频发,高温容易造成人体中暑,引发热射病。在体验气候分析员时,顾晨玚和同组的小伙伴们利用宝山地区过去20年的气温数据,分析了宝山地区中暑高影响天气的气候情况。“我们发现,近20年来,宝山地区夏季易被忽视的高风险天气频次平均在14天左右,其中2013年、2017年与2022年出现频次尤高,均超过27天,且近10年来发生频次增多。这种天气发生时段集中在7月中到8月初。甚至2003年9月也曾出现,因此秋老虎的危害不容忽视。”顾晨玚和伙伴们意识到,每年皆有易中暑天气的存在,因此学会防护、降低中暑的风险十分必要。于是,她制作了一张“高温预防小贴士”海报。“这张海报是高温科普海报,我的设计意图是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到高温天气下的避暑方法,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我希望通过这张海报,大家能够清楚了解高温天气的标准和高温预警分类等知识。”

夏季是台风和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季节,吴淞中学的王冠恒同学和同组小伙伴制作了一系列台风、暴雨与强对流天气科普海报。在台风科普海报中,他们科普了台风的定义、台风如何形成、如何应对台风天气、台风预警信号定义、台风路径知多少等知识;而在暴雨与强对流天气科普海报中,他们则详细介绍了暴雨防范措施、强对流天气形成原因、强对流天气怎么应对等内容。王冠恒说,体验过程中,他们观摩了气象部门的主控平台,看了每5分钟更新一次的高温云图,观看了每天下午气象部门进行的天气会商,真切感受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的,“有些知识在书本上只是大概的介绍,但在气象部门的应用中都是非常详细、系统的。”

顾晨玚和王冠恒均表示,如今,天气预报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人们享受这项便捷服务时,背后却是无数气象工作者的奋斗与汗水。“这次实践收获特别多,既了解了很多气象专业知识,又学习了制作海报、短视频等新技能。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作品,也体验到了团队精神。”

36家单位84个岗位让学生走进社会大“学”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此次走进气象局只是宝山高中生们暑假“挂职”实践的内容之一。为了把中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今年宝山区优秀高中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共有36家单位提供了84个岗位供高中生们实践。

当顾晨玚等8名同学在气象局忙碌时,环上大科技园也迎来了4名小“科学家”。作为环上大科技园科研助理,来自吴淞中学的刘奕廷、罗店中学的郑梦琦、宝山中学的杨家睿和上师大附属宝山分校的王雯慧4位同学,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亲身体验了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前沿的日常工作。在参与科技园与高校技术团队科技对接活动的同时,他们还积极融入包括上海市博士后大赛宝山分赛区赛事的各项组织工作,体验了多场科技园区调研实践活动,参加了一次环上大科技商学院高中生双创辅导课程,还走访了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

在环上大团队的辅导下,4位同学还对“第九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进行了针对性学习。今年,“互联网+”大赛首创高中生萌芽赛道,倡导高中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协同发展。4位同学纷纷表示,作为高中生应紧跟时代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回到校园后将积极学习努力备赛,参加“互联网+”这一国家级顶级科创赛事。

“这次实践经历犹如一道光,划开了我的懵懂,照亮了我的视野。”杨家睿同学说,通过实践,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弱点和不足,也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动力,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将更加努力奋斗。刘奕廷也表示,环上大科技园浓厚的科研氛围让自己对科创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连接着科研成果和产业的桥梁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认识到世界的宏大。我愿为探索世界努力,为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奋斗。”

据介绍,此次优秀高中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中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优良品质,感受红色宝山、科技宝山、开放宝山、幸福宝山的魅力,拓展社会视野、提升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