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是中国的水彩,水彩是西方的水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还是要在水彩这种‘舶来品’,多融于中国的元素。”著名画家宋跃林对记者表示。“水路西东——宋跃林水彩·水墨作品巡展(上海站)”今天走进刘海粟美术馆,上海观众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这个之前在中国美术馆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展览的全貌。
在宋跃林看来,水墨是中国的水彩,水彩是西方的水墨。水彩和水墨虽然产地不同,但都是用水调色作画,有其共通之处,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至今长达近40年的艺术创作中,宋跃林游走于水墨和水彩之间,他既专注水彩又擅长水墨,长期投身于水彩、水墨、丙烯等水溶性材料为主要媒材的创作,力图以“水”为路,融合东西方绘画的创作技法和审美风范,打通两者交融、发展的道路,以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面貌。
此次展览正呈现了宋跃林这种融合东西的努力。展览汇集了宋跃林这些年来创作的水彩和水墨作品66余件,从早期《老井·女人》的具象写实,到《绿桌子》的具象表现,再到风畅系列《生日之二》《相聚之二》《律动》等,充分体现传统水彩与水墨的结合,展现水彩中浓烈的东方情结。作品多是以画家自身生活为主的都市题材,并将文学的“意识流”写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以减少画面的叙述性,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观者,让作品同观者产生共鸣,所以宋跃林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把自己的生活多加一些考虑,再把它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深入生活的方式。”宋跃林说,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还是要在水彩这种“舶来品”,多融于中国的元素,“想了很多办法,有观念上的,也有材料上的。”宋跃林认为,西方绘画追求“光影的效果”,中国画则有完整的抽象体系,将中国元素加入到水彩画中也是一条大路。宋跃林致力于对传统水彩画的研究,敞开胸襟而对八面来风,吸纳各种不同的学术观念,在创作上糅合了传统的水彩画法,利用多种水彩混合画法,在中国水彩画界引起强烈反响。
据悉,此次展览为期15天,由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江西省文联、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