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杰耶夫的《指环》,为何选择了上海做完整版世界首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指环》)是我们全新制作的歌剧,它是一个四部曲,前两部我们在俄罗斯已经首演了,而后两部我们放在了上海进行世界首演,这也是这个制作版本的完整版首演。”10月15日,著名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在上海大剧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磅剧目,他与麾下马林斯基剧院带来的这部长达16小时的四联剧,将从10月16日至22日分4晚登台大剧院,名家名团的经典巨制,吸引了各方关注。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也告诉记者,乐迷们热情高涨,目前演出门票售出近九成,最后一晚的《众神的黄昏》更是全部售罄,“已到加座的程度。”
※ 16小时鸿篇巨制《指环》返沪 ※
今年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瓦格纳的诞辰210周年。他创作的四联剧《指环》是古典艺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被誉为歌剧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之作。这部史诗巨作历时26年时间写就,其演出难度之高堪比攀登音乐上的“珠穆朗玛峰”。
迄今为止,鲜有能超越其体量庞大、思想深刻的歌剧作品。1848年开始,瓦格纳着手将德国民间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民间传说《沃尔松格传说》和北欧古代民歌《艾达》等有关素材进行整理,将宏大的史诗重新梳理为歌剧剧本,直至1874年完成了《指环》的脚本及音乐。《指环》由四部成套歌剧组成,包含《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通过叙事上的明暗双线与音乐创作上的多达200多条旋律主题,描绘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其跌宕起伏的命运,从神话故事到现实寓意,将作曲家深邃的思想倾泻而出。
在《指环》中,瓦格纳达成了他的终极目标,将歌剧发展为容纳历史、哲学、神话、诗歌、器乐、人声、表演与造型艺术的乐剧,并将这种包容了所有艺术类型的形式命名为“整体艺术”。由于《指环》所需乐队编制庞大,剧中设置的场景已经超越当时剧院硬件设备的技术极限,瓦格纳的忠实拥趸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为了《指环》的上演,特别出资建造了拜罗伊特节日剧院。1876年,该剧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世界首演,连演三周后征服整个欧洲,影响力绵延至今,成为欧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代表作。而由此产生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也成为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意义的欧洲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传统盛会。
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歌剧史诗,《指环》每一次搬上舞台或演出都能成为广受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事件。迄今为止,《指环》仅在国内连续完整上演过三次。2005年德国纽伦堡歌剧院在北京演出,这是该剧首次在国内完整上演;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德国科隆歌剧院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二轮八场,掀起申城歌剧热潮,也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里程碑;2015年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也为沪上乐迷带来了最新制作上演的“24小时音乐会版”。由于《指环》热度不减,2013年,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还第一时间以高清放映形式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全新制作带到“家门口”。此后,“无词版”等多种形式的《指环》多次于国内上演,获得了乐迷观众的热烈反响。
※ 选择上海完成最终的制作和首演 ※
此次《指环》来沪,堪称是一场“老友重逢”的聚会。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剧院,都和上海有着不解之缘。
作为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之一,歌剧、芭蕾与交响乐的殿堂,拥有240年历史的马林斯基剧院是曾是许多举世杰作的世界首演地,其交响乐团比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名团历史更加悠久,柏辽兹、瓦格纳、汉斯·冯·彪罗、柴可夫斯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等音乐史上的作曲大师都曾指挥过这支俄罗斯天团。历经四次更名的马林斯基剧院与俄罗斯首府圣彼得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一座剧院,同样也是俄罗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者。
自捷杰耶夫掌舵后,马林斯基进入“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捷杰耶夫让瓦格纳的歌剧重获生机。1997年,沉寂了80年的歌剧《帕西法尔》重回舞台,《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等瓦格纳代表作均已成为马林斯基剧院的保留剧目。二十年前,正是捷杰耶夫的决定让近一个世纪以来久未登台的四联剧《指环》首次完整地在俄罗斯上演,这也是俄罗斯首部以德文原版上演的歌剧。
本次将于中国上演的《指环》是马林斯基剧院的全新制作,其中《莱茵的黄金》《女武神》今年夏天已在圣彼得堡完成世界首演,《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的首次演出将在此次上海大剧院演出中进行,上海也将成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完整上演该版制作的城市。
张笑丁表示,《指环》中两部演出在沪全球首演,充分反映了上海文化的吸附力和影响力,“前天捷杰耶夫还在土耳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户外音乐会,观众多达7000多人,昨天就马不停蹄赶来了上海,相当于《指环》的后两部要在上海合成——这次的舞美除了实景,有很多动态的视频内容,所以他一直盯在电脑屏幕前,调整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在上海调整结束后,这部剧的完整版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演了。”
※ 老朋友给出的重磅大礼 ※
捷杰耶夫本人也表示,自己和上海、和中国都有良好的合作,“我记得大剧院1998年开幕后,我就来演出过了,包括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也是很大很有影响力的艺术节,我希望它们都能取得更好的成就。上海是一座很现代化的城市,有很多的创新,现在还听说上海又在建新的大歌剧院,我也期待,我们这些上海的老朋友能够经常过来演出。”
确实,他与上海大剧院的“老友之情”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捷杰耶夫就统率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以“倾巢出动”之姿首度来沪,亮相“俄罗斯马林斯基音乐节”,献演两部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费加罗的婚礼》及一部清唱剧和一部交响曲,醇厚的俄罗斯风格令人难忘;此后,捷杰耶夫数度重返,其中2016年、2017年接连携马林斯基剧院这支俄罗斯“艺术航母”,以歌剧、芭蕾、交响音乐会全方位的阵容登台上海大剧院“马林斯基艺术节”,蔚为城中盛事;今年是上海大剧院25周年,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这对“黄金组合”将《指环》完整版世界首演带到上海大剧院,献上一份厚重的生日大礼。
这部作品跟艺术节也有着巨大的关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社会各界共同聚力呈现的艺术盛典,在配置全球演艺资源过程中,艺术节发挥凝聚市场主体的优势,此次与上海大剧院共同努力使《指环》这部恢弘巨制落地上海。所以,除了在大剧院的这部巨制,捷杰耶夫还将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多项演出,包括在闵行的“艺术天空”、无锡分会场的舞台登台。同时,他还将登台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纪念普罗科菲耶夫逝世70周年的音乐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