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到“地板”上打造“天花板”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重人才培养,每个来坐诊的专家身边几乎都跟着社区医院的“学生”。本文受访者供图
杨颖/文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名到什么程度?中心总护士长何菁说了一件事。一次,他们去外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外地同行听说他们是上海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便一脸惊喜地说:“哦,社区卫生中心的天花板啊。”然后立马伸出手来:“天花板,你好。”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说,成为“天花板”,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特别是有各种医疗健康需求的老年人。
医生好了,病人自然多了
看病难,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是找到好医生,挂到专家号。
社区医院的医生以全科为主,金迎便到处联络各大医院的专家,为了请一位三甲医院的专家来卫生中心坐诊,她常常三顾茅庐。
为了保证新组建的康复科有强大的专业实力,她跑到瑞金医院请专家。第一次,专家听完笑了笑;第二次,专家不置可否;第三次、第四次……专家终于肯上门考察了。来到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被他们专业的设施和良好的院容院貌打动,也被金迎满满的诚意所感动,终于愿意来中心坐诊指导。
在黄浦区卫健委牵头下,黄浦区社区专科医联体项目今年启动,目前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等多家市级医疗机构建立了专科医联体。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金迎还选择与最权威的专家合作。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与近20位来自市级医院的专家达成了合作,合作的专家来自瑞金医院伤科和中医科、华东医院疼痛科和B超科、华山医院皮肤科、长征医院血管外科、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红房子母乳喂养专科,等等。
医院优秀,合作的专家更牛。金迎举例说,疼痛科合作的专家郑拥军主任在疼痛介入治疗方面是权威,很难挂到他的号。现在,他每个月有两天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入手术总是排得满满的。何护士长告诉记者,前几天,郑主任刚刚在这里完成了一台手术,患者是一位90高龄的老人,做肺部区域的手术,郑主任只用了半小时就完成了手术,老人当天下午就出院了。
像这样不容易挂到号的专家,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不少,为打浦桥地区的居民就医问诊提供了更多方便。
除了“请进来”,金迎还重视“走出去”。她说,要培养自己的专家,留住自己的专家,打造一支“走不掉的专家队伍”。金迎说,只有留住人才,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于是,每个坐诊的专家身边都有几个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他们既是助手也是学生,学得快的,已经可以在老师的带教下独立操作。此外,金迎还特别重视医生的全脱产培训,他们曾引进了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这位已经有11年外科经历的医生一到中心,金迎就把他外派到仁济医院泌尿外科去进修。
就这样,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轻医生的医术越来越好,中心整体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郑拥军下社区为患者动手术。
“吆喝”多了,居民自然来了
金迎有一句口头禅:“不要放弃一切宣传社区卫生的机会。”金迎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市级专家,有那么多的专业科室,如果老百姓不知道,这些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普宣传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任务。通过科普,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防治于未病之时。同时,也向居民宣传卫生中心的各项业务和医疗特色,帮助社区居民少走弯路,看得上好医生。
卫生中心有自己的公众号,而且每天更新,这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绝无仅有。年轻的医护工作者当仁不让,抖音、哔哩哔哩,什么平台聚人气多他们就在什么平台上开启科普工作。
中医科推出了“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健康科普视频,坚持了三年,现在已经成了他们的品牌栏目,中医科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今年上海举办健康脱口秀,中心报名的就有5位。参与创作的都是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时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业余时间就成为了短视频创作者。编剧、拍摄、出演,清一色都由他们自己完成。这些视频节目越拍越精彩,有些甚至还获了奖。
今年7月,去蒙西菜场买菜的人发现,菜场里多了一个“摊位”,摊位旁竖着的易拉宝上写着:“邻里健康驿站”。这是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的让健康生活走进社区的新项目,穿着白大褂的营养师根据各年龄段人群特点推出系列健康食谱,现场进行营养指导,科普营养知识。居民前来咨询,他们会根据咨询者讲述的个案,仔细询问居民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体质评测,开具针对性的营养处方。对于在咨询中发现的可能患有疾病的潜在病患,主动指导他们求医。
为什么会想出这样接地气的活动?金迎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截止到今年4月,上海共有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帮助社区居民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生活方式?怎么样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让老百姓更方便地在家门口看病?金迎表示,既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也离不开宣传工作。
卖力“吆喝”的结果是,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率高达47%。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做客“2023民生访谈”节目时透露,今年上海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率的目标是39%。
走在前了,“风景”自然好了
金迎原来是黄浦区政协常委,今年任市人大代表。金迎说,当政协委员,做人大代表,就是要为老百姓发声。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她就提高社区医疗质量、保障居民健康方面写了很多提案。今年刚任市人大代表,她就已经写了3份书面意见,她新近提出,商业医疗保险应该对社区医院开放,让普惠医疗惠及更多人群。
想为老百姓发声,思考的就要比别人多一点,想在前面一点。金迎一面思考,一面创新。
有多年社区医疗行业管理经验的金迎深知,在以老年群体为主的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对象中,因退行性变化和心脑血管导致的行动障碍案例非常多,病人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很大。虽然市区两级医院都有康复门诊,但距离远、收费高,对居民来说并不方便。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十四五”期间,上海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完成康复中心建设,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首批首家完成建设的,当年就被评为上海市立功竞赛优秀团队。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康复科开到了居民“家门口”,而且有专家指导和坐诊,受到了社区病患的欢迎。金迎告诉记者,有一位姓马的老伯突发脑梗,9月份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还挂着尿袋。住院四十多天,经专家康复治疗,出院时是自己走回去的。
有关部门推行家庭病床和家庭照护,很多社区医院找不到抓手。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后台大数据,据统计,月服务人数达到400人次,家庭病床和家庭照护的业务有了基本的数字支撑。
为了服务更多的社区内人群,除了在菜场设置“邻里健康驿站”,他们还准备在白领密集的日月光中心开设卫生服务站,将工作在打浦桥的白领健康管理起来,让工作着的年轻人也享受到普惠医疗带来的便利。他们主动和江南造船集团联系,通过企业医务室,将家庭医生服务推向更多有需求的人群。
高颜值、高配置、高品质的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洁明亮,琴声悠扬。医院设备先进、齐全,不输区级医院的配备。优质专业科室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齐全,每天都有三甲医院的专家在这里坐诊。中心有设备先进的手术室,具备了不少疾病的手术能力。中心的医生或跟随专家学习,或去三甲医院深造,业务水平直线上升。很多居民在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纷纷感慨:原来社区医院可以做那么多事!除了疑难杂症,几乎都有解决方案。而一旦遇到疑难杂症,向社区医院开放的专家号资源,可以让社区病患更方便地转诊到上级医院,请专家诊疗。
今年上海市社区医院全科质控考核,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上A级,成为市区25个A级医疗机构之一,同时,也是黄浦区第一名。
杨颖/文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