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16区师生“秀”硬笔书法和篆刻技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书法、篆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10月29日下午,“逐梦未来 梦想成真”上海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幕,来自全市16个区师生的276件作品入展,其中篆刻102件、硬笔书法174件。
2019年4月,上海全面启动“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面向全市遴选首批109所“篆刻进校园”试点校,其中,高校6所,中小学103所。今年,又在全市遴选第二批共55所“篆刻进校园”试点校和83所“硬笔书法进校园”试点校。
本次作品展自今年6月开始面向全市师生征稿,截至8月底,共收到全市大中小幼师生及特教组各学段师生作品3465件,其中,硬笔书法2699件,篆刻766件。经过专家两轮线上初选,线下复评,线下面试测评,共评选出入展作品276件,其中篆刻102件,硬笔书法174件。其中获奖作品177件,包括金奖30件、银奖57件、铜奖90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信教授和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吴承斌对本次参赛作品进行了点评,他们表示,本次参展学生多、范围广,硬笔书写水平高、篆刻作品风格多样,是近年来上海大中小学书法、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朱国花介绍说,浦东新区2018年首次成功申报了7所上海市篆刻特色示范校,今年又成功申报22家上海市第二批篆刻特色试点校、上海市首批“硬笔书法试点校”,依托社会专业力量开展篆刻艺术探索创新,积极组织浦东新区的孩子参加市级各类书法篆刻比赛,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弘扬推广篆刻艺术,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后,将坚持不懈地将书法篆刻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推向深入。
上海市艺教委篆刻专业组组长王立强表示,推进书法、篆刻艺术进校园,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市教委、市文化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共同推动下,本市的书法、篆刻教育有序推进,以书法、篆刻为载体,让学生在技艺传习和艺术实践中,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高艺术审美趣味。引导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过程中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立德树魂。此次作品展,广大师生对书法、篆刻所投入的热情和精力,以及入展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令人欣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