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文化公园明年对外开放,“双子山”约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今天下午,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跟随人大代表年终集中视察“本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情况”,来到世博文化公园实地调研。备受期待的“双子山”、上海温室花园、上海大歌剧院建设项目等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人民城市”的理念在上海生动落地,蓬勃实践。按照工期,2024年世博文化公园全园可对外开放,届时市民游客就可以相约去爬“双子山”了。
== 2024年公园全园对外开放 ==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上海浦东滨江核心地区,西北部毗邻黄浦江,东至卢浦大桥—长清北路,南至通耀路—龙滨路, 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绿地规模占总建设用地的 80%以上。公园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是上海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空间品质、延续世博精神、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举措之一。
项目周边交通便利,多条道路与轨道交通贯穿,如今,已建卢浦大桥、打浦路隧道以及轨道交通7号线和13号线,未来规划建设宛平路隧道、枫林路隧道以及轨道交通19号线。园内规划新建世博花园、申园、“双子山”、上海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等七大主题园区,配置停车位约4000个。
特别是“双子山”,从建造伊始,关注度就始终在线。过去,在上海爬山登高,以往只有佘山一个选择。低海拔的平原虽好,可谁不向往着奇山秀水?于是,决定造山而且要造在黄浦江边的“双子山”一直拉满着公众的期待值。
今天,在实地视察中,站在是公园的十一孔桥上,湖对岸的“双子山”整体样貌已经雏形出具,山上栽种好了不少植被。上海是一座少山的城市,山体集中在松江一带。因此,“双子山”在设计之初就以松江“九峰三泖”为自然原型。主峰48米,次峰37米,以力图打造一座春天繁花似锦,秋天层林尽染的“近自然”山林。根据工期计划,明年,大家就能开启City walk新线,去爬一爬这座亮点纷呈的“双子山”了。
== 上钢三厂老厂房变身温室花园 ==
“双子山”不远处的上海温室花园项目也让备受瞩目。项目选址位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黄金c位”,大面积进行屋面铝板安装和立面玻璃安装,还有大小不同的圆形设计及特殊的材质使用,可以让阳光充分射入,将满足室内奇花异卉的需求。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外面建筑结构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正在加紧建设室内植物景观的设计。
温室花园是世博文化公园核心功能建筑,由上钢三厂老厂房建筑改造而来,以“工业风+未来感”为设计灵感。建成后可展现不同的环境场景和气候,为游客带来真切的“自然穿越”:置身其间可以感受多肉世界中的峡谷,沙丘和多肉植物;热带雨林馆的沼泽,瀑布和珍稀植物;及云之花园内的数字洞穴、果树和鲜花。钢铁与玻璃,传统与未来,工业与自然、静态与灵动,多种元素交汇融合,成为中国稀有、世界一流的都市花园。
2023年底,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将基本建成,2024年公园全园可对外开放。为增强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整体性,北侧市政主干道世博大道进行下穿改建,将原后滩公园融入世博文化公园。公园配置千余种乔、灌木植物和多条慢行系统,引入智慧公园管理,保障游园的安全便捷。
== 上海大歌剧院把“中国扇”徐徐展开 ==
上海大歌剧院是“十三五”期间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也是上海打响“文化品牌”、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载体。现场视察中,诸多代表都对又一个宏伟的文化地标即将诞生充满自豪。
上海大歌剧院项目是以建成国内顶尖、亚洲一流、世界知名专业歌剧院为目标,集演出交流、创制排演、艺术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力争成为世界级城市文化地标、专业级国际歌剧艺术重要舞台、高品质城市公共文化客厅。
上海大歌剧院项目位于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内,建设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4.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演出、创作、排练、制作、艺教、展示、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歌剧院,内设 3 个剧场共 4200座,另设各类大小排练厅共39间。
项目造型取“中国扇”之意,建筑屋面如同一把展开的中国扇,自然形成螺旋楼梯,结合歌剧艺术的动态美感,巨大的白色阶梯螺旋状上升,延伸到空中,恰是打开的折扇,尽显中国风之美。
记者获悉,上海大歌剧院项目预计2024年年底完工,2025年试运营。通过国内外顶尖团队的携手合作设计,上海大歌剧院将被打造成全中国和全世界的舞台,成为上海的重要文化地标,进一步巩固上海在国际间和文化领域上的影响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