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音乐教材埋下“跨学科”密码,上海音乐学院“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正式启动
2023-11-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尺寸课本,国之大者。伴随着上海音乐学院正式启动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未来,面向基础教育年龄段的学生音乐教材将越发注重跨学科能力培养,在音乐文化背景上开创更大的景深,向更远的学科跨越,文学、历史、地理、天文等多门类学科都会在音乐教材上有巧妙的设计。这样的新音乐教材明年有望陆续面世。这是记者今天从上海音乐学院了解到的最新消息。

11月26日,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说,尺寸课本,国之大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教材建设,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学院获得了国家中小学艺术教材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我们力求统筹相关资源力量,合力推进教材建设、管理和研究等工作,将重视国民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传承和光大。”

上海音乐学院余丹红教授领衔的“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家级研究平台,也是全国唯一的艺术类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名单中,上海音乐学院是唯一的上海市市属高校。就此,余丹红教授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要对中小学音乐教材进一步研发,对现有教材展开研究,包括教材的历史,教材的横向比较研究,还包括对现代教材内容的提取,为教育部提供政策咨询等。按照新的要求,未来,音乐教材里也要埋下更多的“跨学科”密码。

“从任何一个国家的音乐起源来看,其实都是一个‘诗歌舞一体化’多维形式,早期的音乐形态就不是独立的音乐,它总是跟诗歌文学、舞蹈体态律动结合在一起。所以,音乐从本质上而言,它其实是一个多元捆绑的综合体。我们要立足在音乐的土壤上,向周边的学科辐射。在大的文化背景上向更远的学科跨越,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天文的,我们都会有所设计。”

音乐在培养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性上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从低年级的会唱会表演,到学会配乐诗,再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发哲思等。余丹红举例,音乐教材里也会有不少拓展思考的栏目。设计中的初中音乐教材有一个单元讲到“星汉璀璨”,除了提到有很多音乐作品,也会有跟天文学科挂上关系。换言之,在音乐的点出发,进而上升为对另外一个学科知识的探究,最后上升为一个人的哲学理念,也是将音乐对人的影响更为扩大的过程。

当日,基地主任余丹红、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沛获颁聘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