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唱享中国·江南文化 | 江南之“稻”,香黏万物吟四方
2023-11-25 上海

从“看遍山河锦绣”

到“唱享可爱中国”

这里,后浪奔涌,青春磅礴

探寻文化根脉

感受文明互鉴


严懿雪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伴着周杰伦的稻香,让我们一起踏入麦田,聆听江南与稻米的故事。

来源:青浦文旅

稻米,不仅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谷物,更是渗透在江南人一餐一饮之间的稻文化。若要论起江南和稻的渊源,还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长江流域地带的上山文化。

上山遗址南区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为之题写九个大字:“万年上山,世界水稻源”。

据考古研究员蒋乐平描述,在这里出土了石磨盘与石磨棒相组合的石器、带有“镰刀光泽”的石片以及万年前便有人工育化迹象的稻谷。这一切证据都在暗示着: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告别了旧石器时代延续下来的穴居生活,来到了旷野上,开启了农耕和聚落定居的新时代。他们不仅利用稻米作为粮食的自然属性,而且进一步开发了水稻栽培与种植技术。甚至大胆推测,他们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学会耕种和收获稻米的农人。

之后,在堪称“江南文化之源”的马家浜遗址,也有出土证据表明:马家浜晚期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以稻作为绝对主体的农业经济。

来源:浙江文物

花开嘉禾,稻香万里;江南与稻,相伴不离。

探索了万年前的历史古迹,再来看看当今稻与江南人生活的化学反应。“秋茄成黑米,精凿传白案。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作为粥饭的稻米,定是必不可少。但若止步于此,那就不是栽种浪漫的江南人了。

秋茄成黑米

清香甜糯的乌米饭象征着数万江南人的立夏仪式感。江南生一巧树,古称染菽,今道南烛,俗谓乌饭树。立夏前后,采摘新叶,挑拣洗净,沥水捣碎于石臼之中。析其水分,取其花青,兑之以水,再纱布滤之,所得即为南烛汁。将如玉般的糯米倒入浸泡一晚,充分吸收水分后便会微微泛青,隔天再将糯米连同汁水一起放入饭甑,蒸足四小时,只见粒粒黑中泛青、晶莹剔透。趁热加入白砂糖,均匀搅拌,便到了江南人的饭碗当中,清香扑鼻,余味无穷。当地人笑称之:江南出才子,都是因为肚子里全是“墨水”。

来源:无锡市文广旅游局

精凿传白案

到了江南,可不能错过这些糯叽叽的东西。江南人用糕团标记时令和节日。

在苏州的老字号“黄天源”,你可以找到全年度的糕团:正月十五的汤圆、二月初二撑腰糕、三月清明的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初五端午粽、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中元豇豆糕、八月二十四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南瓜团、十一月冬至的冬至团子、十二月糖年糕……

来源:黄天源微信公众号

不仅如此,老人做寿有寿团,姑娘出嫁有蜜糕,新屋上梁有定胜糕,小孩满月有剃头团子,入学还有扁团子。生活都这么苦了,吃也要吃些甜的。江南人把最好的稻香包进糕团里,也把最好的祝福赠予所爱之人。

来源:黄天源微信公众号

宋代诗人舒岳祥在《稻花桑花》中描述道:“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上以奉玉食,梁盛及疆酒。下以饱苍生,亿兆铺其口。”见识了下饱苍生的各色食俗,上奉玉食的黄酒却也不能少。都说水做的江南,酒做的绍兴。酒中酿有稻,还酿有江南人的浓浓眷念和缕缕情思。不过切勿贪杯,手中这杯江南醉待逢佳人再共同品尝。

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餐桌之外,稻也藏于古代江南人的生活之中。或相伴生果,催熟果物;或磨成粉末,美容保养;或制成浆糊,粘贴窗纸;或用于建筑,黏合砖瓦。稻便以这样的方式飘香四方,滋养四土。

来源:视觉中国

歌曲《江南》中唱道:“风到这里就是黏,黏住过客的思念”。

江南之“稻”,黏住了万年的文化历史,黏住了四时的花果草木,黏住了江南人的乡愁情思,黏住了过客的匆忙脚步,还黏住了江南生活的一点一滴。

稻之所至,香之留存。有人言,只要手捧一把糯米,江南就成了江南;有人语,中国人的浪漫不是玫瑰,而是稻米。稻文化早已深深扎根在江南,栽种于江南人的精神之中。它教之以真理,撒书墨吟诵隽永;它教之以情趣,向生活栽种浪漫;它教之以恬淡,任香气留存四方。

来源:视觉中国

  == 青春手记 ==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Z世代唱享江南之青春手记,我是严懿雪,把江南故事讲给你听。

稻栽江南唤瑰玉,香黏万物吟四方。江南与稻的故事,不仅狠狠地黏住了我这个过客的胃,而且还深深地黏住了我这个异乡人的心。无论是“上以奉玉食”“下以饱苍生”的稻米风味,还是江南人向生活栽种浪漫的风雅情调,都是江南稻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说故事的人有心,听故事的人有意。一粒稻米,记载万年历史,涵盖四季风彩,包裹乡情暖意,播撒江南浪漫。静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这弥散在句句吴语中的淡淡稻香。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