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歌剧院对公众开放预约参观,丰富这座城的文化肌理
2023-11-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国际知名音乐机构组成的市中心“音乐街区”,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打卡的重要地段。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11月26日从上海音乐学院获悉,拥有“星辰大海”般超美剧院的上音歌剧院,作为文化地标之一,已经正式对公众开放预约,未来它将和“音乐城堡”等上音优秀历史建筑一起组成上音服务社会的“豪华套餐”,共同践行社会大美育的文化理念。

如果说,上音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位于淮海中路汾阳路口的上音歌剧院便是“梦开始的地方”。坐落于商业轴线与人文轴线的交界处的上音歌剧院,历时三年半建成,31926㎡超大空间的“声音乌托邦”,每次一有国际化的演出,这里的票都会被一抢而空。

但对一座文化地标来说,除了是演出的机构,它更应该是一个艺术的殿堂。“普及艺术,不仅仅是靠舞台演出,还应该让普通市民和游客走进剧院,感受剧院魅力,从长远来说,这将激发他们对美、对艺术的渴望,这也是普及的意义。”上音歌剧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们坐在弹簧上,这是真的吗?”“剧院的座位像海浪一样,太好看了!”上午,上音歌剧院又迎来一群来自幼儿园的小小参观者,叽叽喳喳的提问和感叹,不停逗笑讲解员。他也化身幼儿园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剧院的底下有什么?”“是车库吗?”“不但有车库,还有巨大的弹簧噢!它们能隔离地铁振动带来的影响!”

在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孩子们不仅知道了旋转楼梯最适合打卡拍照,更听懂了剧院“全浮隔振”技术、包赞巴克先生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窗棂”用在歌剧院建筑上的设计理念等专业知识。良好的互动,还大大激发了讲解员的积极性,在常规的讲解之外,更是“拖堂”“加料”,讲得格外细致,孩子们也听得格外认真。

走进剧场,瞬间环境就变得安静,原来这是隔音板的作用。坐在蓝色海浪般的座椅上,看着星光交汇的“星光”天顶,孩子们都沉浸在音乐的星辰大海里。从台前到台后,从室内到观景平台,孩子和家长们从不同视角观察上音歌剧院和音乐街区,学习历史,近距离感受音乐之美。

一位小朋友告诉记者:“我上周刚在这里表演过,原来歌剧院有这么多新科技,我要去学校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位家长则说:“带着小朋友来这里参观,让她对音乐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看完她就说想学小提琴。”

上音歌剧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贯彻市委市政府对上海音乐学院对公众开放要“常态化”的指示精神,上音歌剧院从10月中旬开始对外预约参观,如今已经日常化,“我们的大堂、歌剧厅、排练厅是预约参观的点,每天从10点到10点半是对公众开放预约参观的时间段,我们每周日中午在上音歌剧院的微信公众号发推文,发布下一周预约档期。市民可以通过上音歌剧院的小程序,提前预约下一周的参观时段。”

她透露,每次预约名额一放出来,都会被迅速秒光,“截至11月26日,我们已经接待了近4000名的预约参观者,但仍然供不应求,为此,我们也尽量安排资源,在没有白天场演出的情况下,每天9点到17点市民可以直接进入上音歌剧院大堂参观,以便让上音歌剧院服务社会的力度最大化。”

事实上,上海音乐学院历来有“打破高校藩篱”、用艺术回报社会的传统。每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音都会举行“校园开放周”,市民不仅可以通过预约来听音乐会,还能来感受一堂音乐专业课,甚至旁观一场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在上音拆除淮海中路的校园围墙,重新修缮了校区内的多栋历史保护建筑后,它们更是成为了市民的打卡地。上音介绍说,待修缮工作全部完成后,这些优秀的历史保护建筑,将会作为“城市文化会客厅”“社会美育大讲堂”等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开放预约参观,和已经开放的上音歌剧院等地标一起,成为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最动人的文化肌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