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金江波委员:让年轻人成为城市创新空间“原住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视频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上海市政协常委、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在今年两会上提出,通过强化高校资源链接,助力上海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依托上海大学“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相关高校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新时代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与不小的挑战。如前瞻性、核心性和关键性的科学技术攻关与破题能力不均衡问题。又如经济周期性问题影响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的瓶颈问题。此外,还存在城市市区年轻族群生活体系外移郊区县的问题,导致核心城区人气空心化与夜晚经济空洞化趋势日益严重。同时,城市精神、文化和文脉又该如何提振城市活力与自豪感?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不断思考的新问题。
“为何不能在其中增加高校的力量,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打通链接?”金江波表示。今年两会,他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加强市区高校开放式校园的打造,激发年轻人群和创新创业要素汇聚,形成“城校互动”重点科创城区,进而形成一批城市创新空间“原住民”,激活年轻人参与城市活力街区营造的热情、文化场景转型与推动多元消费升级,为上海城市更新行动赋予新动能,新力量。
金江波表示,可以强化区校联动合作。“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如纽约、东京、巴黎等地往往都是顶级名校云集的城区,也是顶尖科学家、人文艺术家、专家教授聚集的胜地。上海同样可以如此。”他表示,可以推动高校科研平台和学科资源精准对接与解决区域化城市更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上海市区开辟特色城区的专项更新行动,打造高校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城市更新示范街区,开辟专项政策、人才、资金扶植计划和孵化器培育,让高校优质人才既是更新的研究者、实践者,也是创业者和建设者。
除了与街区的联动,金江波还建议要加快高校中城市更新学科体系的建设与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比如我们可以积极推动城市科学与技术、城市发展与治理、城市艺术与文化、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交叉学科有机融合,推动‘城市更新学’单列学科目录的编制落地,建设博士后流动站、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全过程一体化科学培养的体系。”他表示,可以通过建立更专业化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来引领与推动新时代城市更新的走深走实。
而通过高校的“上桌”,也可以加快城市更新领域的国际化合作进一步深化,积极引导先进科技、优秀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国际资源导入,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多域化探索与多元化实践,在世界城市合作交流中产生传播力与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能筑巢引凤,共同携手为上海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提供全球智慧与世界方案。”金江波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