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圆桌丨认准机遇之城,谱写双创之歌
2024-01-26 青年

学生在交大大学生创新中心打造自己的作品。青年报资料图

上海两会期间,创新创业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科创人才”“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职业教育体系”这些有关于双创的词汇,高频地出现在两会的提案上。上海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推动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与科创中心建设。两会上的这些议题不仅关乎上海的未来,更承载着无数青年的梦想与希望。在双创的征途上,上海正努力优化环境、培育人才、支持企业,让创新创业的春风吹拂每个角落,激发城市的无限可能。

  [营造双创环境]  

包容的创业环境

应该避免一刀切

·市人大代表 季昕华·

“现在普遍的情况是,一些创客创业一失败就成为老赖了。恐怕未来再也没机会创业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季昕华提交了多达6份建议,其中有多份都与创新创业相关。作为一名老代表和创业老兵,他希望为上海的创业者发声。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他透露说,创业失败其实几率较高,一些优秀的创业者因为一次失败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建议双创之城能给青年创客多一些机会,创建包容的创新环境。”

对于如何助力青年创业,季昕华给出了几个“秘方”:首先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建议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小微企业生存不易,要获得第一单尤其困难。”他强烈建议,政府将部分应用场景开放给青年创业企业,“如果政府采购一味找大企业,创业公司的机会就比较少。是否可以规定开放多少比例给到优秀的中小企业,这样有助于孵化创业公司,同时树立行业标杆。”

他还建议,建立包容的创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处理,避免“一刀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一些创客创业一失败就成为老赖了。恐怕未来再也没机会创业了。”

他介绍说,近年来,各行各业市场环境变化较大,部分民营企业或个体户走向资不抵债、破产清算。许多企业家遭遇经营困难破产、许多创业者因为创业资不抵债。一旦创业或者经营企业失败,就会被判“死刑”,遭遇工作生活上的多重困难。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企业家越多,市场活力越强。因此给予创业者、企业家更多的宽容和保护,给予民营经济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保障市场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

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指出,修订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管理规定,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制度。季昕华认为,信用修复是一种修复机制,恢复被执行人在相关机构的信用评价,能帮助其返回信用社会开展经济活动。

激发源头活力

打造创新高地

·市人大代表 文德镛·

“迫切需要政府从顶层谋划推动,打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的认知和利益壁垒,集中力量推动源头创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星医药CEO文德镛认为,一直以来,生物医药既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呼唤着源头创新。上海作为国内资源最集中、产业链条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具备推动源头创新的条件。在今年两会上,文德镛提出,迫切需要政府从顶层谋划推动,打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的认知和利益壁垒,集中力量推动源头创新,解决生物医药发展最核心的问题。

对此,文德镛代表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生物医药企业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激发源头创新的活力和效力的三点建议:一是支持创新成果优先在医疗机构本单位使用;二是支持科研院所在专利、激励方面拥有自主权;三是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主动统筹学、研、医、政、资的积极性。

除了源头创新,文德镛表示,创新药的价格机制关系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现阶段必须通过推动多元化支付体系的落地,解决创新药械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问题。

文德镛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多元化支付体系落地:首先,要进一步推动多元化支付机制的实施细则落地;其次,要打造上海医保与商业保险的模式创新典范,建立医保和商业保险数据共享机制;此外,也要“多管齐下”推动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体系中发挥补充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都推动着多元化支付体系的落地和发展。”文德镛表示,未来,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学研医政资”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多元化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必将得到长远的高质量发展,上海也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第十届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往届代表分享创业故事。青年报资料图。

  [助力企业出海]  

民营企业走出去

面临哪些难题

·市人大代表 曹晴晴·

“境外融资难且贵,同时相关服务体系不健全,这显著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市人大代表曹晴晴告诉记者,在调研中,许多“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反映境外融资难且贵,同时相关服务体系不健全,这显著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曹晴晴指出,民营企业境外融资面临重大挑战。有企业表示,境外中资银行更倾向于服务央企和国企,对民营企业项目存在偏见,导致他们难以在当地获得融资。同时,境外融资成本高,以发行美元债为例,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远远超过境内贷款基准利率。

除了融资问题,民营企业在境外获取专业服务也面临困难。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投标或注册国际商标等,都需要对当地法律、政策和文化有深入了解,这需要专业机构的帮助。然而,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和机构,导致企业难以找到并筛选出高质量的服务。

曹晴晴建议,应重视并支持民营企业境外融资,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发挥引领作用,为民企“走出去”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减少其后顾之忧。同时,加强精准服务,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引导境外中资银行提供精准支持。

此外,她提议加强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专业服务指导,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政府平台主动公布优质服务机构名单,方便企业查询和联系。加强对民企“走出去”的培训,培养专业人员,并为企业与专业服务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最后,曹晴晴建议建立民营企业“走出去”海外服务站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奖励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服务站,为民营企业提供短期免费或低价工位,链接当地资源,提供公益性服务和指导,成为服务民企海外发展的重要支点。

应为专精特新企业

提供权威背书

·市政协委员 欧阳元文·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融入全球产业链,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目前,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已达10087家,“小巨人”企业68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且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综合指标表现最优,正向“新”而行,向“专”发展,向“特”发力,向“高”成长。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融入全球产业链,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市政协委员欧阳元文长期关注专精特新企业,今年,他把重点放在专精特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上。

欧阳元文告诉记者,专精特新企业在规模、资源、资金、品牌力、人才配备等方面缺乏优势,在出海时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若进一步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走出去”,还需解决其在资源对接、人才培育、配套政策、法律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他建议,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权威背书,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例如,市商务委可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海外市场拓展和推广活动,给予企业展示机会,证明企业相关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在出海推广、投标时的可信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倾斜力度,深化跨境经营金融税收服务措施;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协同“抱团”出海力度,成立相关联盟、协会,形成合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优化股权质押机制,让欧阳元文感到非常振奋。“对于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他们想融资还是靠银行,但是他们创业初期只有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那么融资就很困难,如果这能够打通,那么新生的创业型和科技型公司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打造人才高地]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能否闯出一条新路

·市政协委员 焦正·

“科创教育往往只是在学校的某个阶段或某个学科中进行,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创素养和创新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本科生可以在二年级的时候,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研究。高年级的时候,可以利用导师的科研项目去做一些创新创业的工作,形成创业团队、公司,也能推动导师的成果转化。”在政协会议现场,市政协委员焦正向记者介绍上海大学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得以不断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市政协委员焦正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科创教育依然存在堵点。

科创教育往往只是在学校的某个阶段或某个学科中进行,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创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社会各界对科创教育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支持机制。

针对这些短板问题,市政协委员王勇、焦正等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全社会科创教育参与程度,构建青少年科创教育共同体的提案。

联名提案中建议,由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牵头,建立一套政府、社会、科技企业和学校间的联动机制。其中,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社会营造科创教育的城市氛围,科技企业开发青少年科创教育资源,家庭自觉将科创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三者各有偏重又存在协同机制。

“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高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告诉记者,以上海大学为例,2023年3月,为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科创教育的方针政策,上海市教委依托上海大学设立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

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本科新生从入学之日起就配备导师,全程陪伴他们的大学生涯。导师全员积极参与,全程陪伴,全方位发展指导,实现“每个部分学生学习都有导师”。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会予以辅助支持。如果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那么学校会进行相应的辅导,并提供相对应的经费的支持,全面帮助学生来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能否

更多青年拥抱精彩人生

·市政协委员 章桃旭·

“政府应给予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政策支持,以鼓励和引导这些人才的就业和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市政协委员章桃旭今年的提案注重职业性人才培养。

章桃旭举了一个例子:以电工为例,在中国,电工的职业发展道路相对较为狭窄,多数情况下局限于基础岗位,难以向管理层迈进。然而,在国外,电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则显得更为多元,他们不仅能够从事基础工作,还有机会晋升到管理层,从而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相较于中国,国外电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往往更加优厚。我认为职业性的人才应该重点去关注去培养。政府应给予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政策支持,以鼓励和引导这些人才的就业和发展。”章桃旭告诉记者。

职业教育国赛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比赛现场。青年报资料图。

当前,社会存在企业招工和就业人才错配的困境,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面临不小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而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匹配自己能力的合适岗位,既造成了教育和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和竞争。

对职业教育固有印象有待改变。长久以来,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普遍不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不足、吸引力不强,同时技能人才的现实地位和收入不高、人们传统观念存在偏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

他建议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例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让职业青年在职业之路上走得更加踏实。”

海报设计:贾英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陈嘉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