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视野洞见光之裂变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光之容器”女性艺术家作品首展。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近日,百联股份邀请《50岁我想说》主理人程小白女士及多对母女搭档做客LADY淮海主理人沙龙,与《上海百货》主编Simone女士、3位参与“光之容器”创作的女性艺术家共同畅谈时光新意与无龄之美,正式揭开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光之容器”女性艺术家作品首展。
3位参与“光之容器”创作的女性艺术家共同畅谈无龄之美。
“她视野”重塑中国文化锚点
一切缘起,要从一枚透光的时间胶囊开始。20世纪30年代,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所在的老大楼叫作培文公寓。其建筑师亚历山大·赉安为该建筑雨棚定制了7297枚产自法国的艺术玻璃柱体。在此次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修缮过程中,设计师复刻了雨棚,并保留381枚原版玻璃柱——它们被命名为“光之容器”。这些具有年代质感的玻璃柱体,如同凝固的时光标本,见证了上海百年流转的光影,也承载着城市未来的希望与生机。
在近百年的变迁中,城市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创造力却从未缺席。此次,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启动艺术共创项目,特邀3位女性艺术家李维伊、蔡艺璇、屠娟,赋予艺术玻璃柱体崭新的价值与时代含义。“光之容器”艺术作品展在焕新亮相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开幕,首展亦从3月8日正式开始,持续至3月28日。
《时光新意,无龄之美》对谈活动。
近日,一场名为《时光新意,无龄之美》的对谈活动为新展预热,也为女性创意力的持续蝶变提供了思想的火花。《50岁我想说》主理人程小白是90后,深耕女性成长访谈多年,亦对女性价值充满洞见。分享会上半场,程小白率先邀请了从事培训工作的玛瑞亚展开经验分享。她讲述了走过50岁,人生重新出发而获得的女性成长力。“50岁,人生进入新赛道。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只专注于脚下的路。”
随后登场的几位分享者,无一例外,人过五十,却因为睿智和自信纷纷打开人生新局面。有趣的是,她们普遍拥有强者思维,毫无年龄焦虑,把“无龄”视为人生放手一搏的动力源泉。“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获。无龄感,其实就是生命感,它与年龄没有必然关系。”
分享会上,出现了多对母女搭档,让人眼前一亮。她们是LADY淮海社群成员,她们中有母女档、婆媳档,甚至还有祖孙三代的外婆、妈妈、女儿档。她们端庄大方,充满了生活情趣。更令人羡慕的是,这三代人交流起来全无代际隔阂,外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常常被外孙女带去年轻人的社交场合。
这些新女性无关年龄,温润细腻,从各自的人生经验中体悟到不少生活的“大智慧”。她们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把豁达与坚韧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们。“时间的变化,也许并不在于年龄数字的增加,而在于人生旅程的厚度。我认为,无龄感,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你对世界的反馈。”
“她创意”见证城市新旧叙事
华丽变身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正在以一种贯穿整个时代的精神内核诠释着女性的创造力与成长性。她们热爱生活、创造光、发散光、成为光,更以盛放的灵感之光照亮他人。诚如“光之容器”艺术作品展对玻璃柱体的时代解语,并以此高度浓缩了当下女性的全新光彩与知性光芒。
活动下半场,《上海百货》主编Simone抛砖引玉:“每个人就像一个容器,它承载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见过的风景。艺术界的无龄,恰是一种美学的价值判断。美虽然看似无用,却扩展了人类感知力的广度和深度。那些老物件真正吸引我们的原因是什么?这正是对生命本质的美好追求,它是跨越时代,跨越年龄,跨越地域的。”
应上海妇女用品商店之邀,此次艺术家李维伊创作了悬挂不锈钢雕塑《风铃》。她将风铃与晾衣架结合,因为玩赏风铃和晾晒衣物都是人与阳光、大气的合作。这是艺术家一直希望为家务劳动者创作的作品,让那些隐形的家务劳动得以显现并发声。在这件作品中,晾晒物品成为镜面,映照出过路人的面庞,而那些来自上世纪30年代的玻璃柱体则变成风铃的“坠子”,随风发出声音。
作品《在光中看见你的声音》是设计师、策展人、艺术家蔡艺璇对当代上海声音的街头采样。她从弄堂棋牌室到石库门,让声音经过算法、振荡器、水纹和历史建筑遗骸玻璃光柱的转译,成为一抹不断变换的光晕,从而呈现了女性灵感从柔软流动到清晰具象的精神之旅,也是对建筑百年历史的雕刻。
陶瓷、玻璃艺术家屠娟从百年历史建筑的玻璃圆柱残片中找寻灵感,完成了作品《光之融合》。建筑水磨石、历史水晶装置残片与现代玻璃材料并用,共冶一炉,作品不仅在材料与材料间的冲突与矛盾中寻求着物性内在的关联与黏合,也在当代的视觉形塑中,拓展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与当代精神间复杂绵延的维度。无论是从建筑与玻璃的材料可能性中探究,还是从其各自所蕴含的历史、人文意义,这种跨介质的探索无疑更具当代价值。
回到上海妇女用品商店作为一个原本的商业空间,重塑文化属性的全新定位,正是一次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创新试点。“场景即消费力”,让单一的商业空间走向多元化的文化体验空间,这个场景化商业载体也在重构自身价值,为行业提供路径,探索可复制的商业样本。不论是展览、文化沙龙还是空间属性,它增加了女性消费者的社群黏性,复合业态正在建立更大圈层的消费者价值认同,让新女性为“体验”而来。
目前,这个女性叙事下的特色商业体还在探索撬动以主理人为驱动的生态实验。嵌入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7个新主理人,代表着7个深谙在地文化,具有城市文化洞见的个性标签。她们与街区气质,乃至城市新锐女性消费者的黏合度更高,情感互动频率更快,创意审美共振更强。“光之容器”艺术作品展仅仅是开始,在未来,通过主理人内容池和用户共创机制,这个社交型、个性化的商业空间正在让内容驱动流量持续裂变,串联百年城市记忆,重塑独属于“她”的文化锚点。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