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和古老的音乐厅融合,会诞生怎样的全新文化命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当近百年的文化地标上海音乐厅,出现一个AI故事小酒馆,会呈现怎样的全新故事?3月13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正式启动“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将地标建筑、音乐艺术和生活体验融合,探索未来数字化音乐演艺新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数字科技的可能性,媒体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体验了即将在融创节期间展示的2个互动体验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实验室负责人周天歌的“人机即兴对话”沉浸式声景表演,以及由“快乐造物”团队与上海音乐厅共同打造的AI故事小酒馆。
体验者在AI故事小酒馆的机器前,和屏幕上的数字人先完成一段情景对话,讲述自己的故事,数字人则会在或共鸣、或安慰的聊天之后,建议喝一杯特调的饮料或酒。一名女孩说自己工作太忙,没空陪家里的狗,数字人会说“辛苦啦,一定要好好休息哦,让我帮你调一杯喝的解解乏吧!”1分钟过后,一杯名为“狗狗的能量”的个性心情定制饮品就新鲜出炉。
这当然只是AI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对音乐演艺行业来说,AI的应用就贯穿在更深层次的领域。音乐厅总经理方靓介绍,自2024年起,每年3-4月间音乐厅推出的“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立足“数字激发音乐灵感”,支持音乐家探索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为音乐家与音乐科技研发者搭建共创平台,“上海音乐厅的使命,从未局限于‘演出场馆’,我们立志成为‘文化创新的超级接口’”。
这个融创节,对艺术家来说,将能提供技术、资金链接与全球化的展示舞台;对公众来说,则打造可参与、可体验、可思辨的艺术实验室;对城市来说,则以科技赋能海派文化,助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今年该活动将于2025年3月至4月在上海音乐厅举行,设置作品展演、展览、创意工作坊、论坛等四大板块,同时将举办AI故事小酒馆、音乐科技创投分享会、户外音乐科技市集及音乐灯光秀等活动。
其中,融创节4台展演作品、交互展作品内容由上海音乐厅面向全球艺术家征集,并特邀4位在国际与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艺术家评委:著名作曲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阳,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作曲家、跨界表演艺术家杜韵,中国当代作曲家、著名音乐制作人陈致逸作为评委评选产生。
4部展演作品,是上海音乐厅面向全球艺术家及创意团队征集来的原创音乐融合类作品。前期征集共收到来自全国包括上海、北京、深圳、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跨国合作团队的投稿作品共122部。最终入围的4部作品包括4月4日-5日的“未来诗——古筝×AI视听音乐会”,4月10日-11日的“.min×鸣·思-多媒体交互音乐舞蹈剧场”,4月18日-19日“蝶——旋律与光影的沉浸音乐现场”和4月26日-27日的“陀螺游戏——音乐肢体交互剧场”。
音乐厅表示,这些作品在延续创新基因的基础上,展现出突破地域文化边界的全球性艺术维度,其创作内核更深度融入具有未来美学特质的哲学思辨体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