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博主探店、外国博主逛上海Vlog,如何为境内外旅客提供多元城市消费体验?
2024-08-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在上海,有多少种消费体验打开方式?作为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志性活动,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为境内外消费者提供多元选择。在探店博主和外国博主的短视频中,品一杯梧桐树下的中国茶,领略中国茶文化;吃一笼齿颊留香的蟹粉小笼包,感受上海点心的底蕴;找一家上海本帮小店,体验上海美食文化;点一杯外滩滨江的咖啡,收获别样的松弛感……当实体小店插上互联网翅膀,与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形成“合力”时,上海消费呈现出国际范、文化韵、烟火气的特色。

视频博主上海探店

兼具烟火气和上海情调

如今,对于年轻人而言,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和当地人产生链接,俨然成为一种消费、旅游趋势。当你还在为找不到正宗的上海小店发愁时,这届年轻人已经跟着探店博主的视频打卡上海宝藏本地小店。

上海小店虽小,但五脏俱全,别具烟火气和上海人情味。在探店博主常戴夫的视频中,他走进上海一家开了35年的宝藏小店,上海经典小菜炸猪排、呛虾、猪肝,食材新鲜,口感嫩滑,满满的儿时味道。店内既有本帮浓油赤酱的做法,也有适合夏天的凉菜。

视频中,有种草,也有理性建议,常戴夫也如实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在他看来,炸排骨焦褐色外皮酥脆,和内部肥瘦相间的质地形成对比。上海夏天的快乐很简单,为给游客提供体验上海城市文化的选择,常戴夫参加了抖音发起的“上海之夏”话题活动,通过互联网向更多人分享上海宝藏小店。老板点单时的吴言侬语,仿佛瞬间让人置身影视剧《繁花》的场景,听听上海老板点单的建议,不仅能享受美食,更能在一道道小菜中,感受上海人“螺丝壳里做道场”的风土人情。

在上海,既能感受烟火气,也能在市中心的梧桐树下,感受别样的上海情调。在常戴夫一条探店视频里,氤氲的灯光,生机盎然的绿植,透明敞亮的落地窗,一边尝着美食,一边欣赏上海城市的生机活力和车水马龙。前菜、主菜、小吃、甜品,一个套餐人均百元以内。视频留言区,网友纷纷评论道,“下周正好要去上海旅游,种草了。”“好划算,赶紧囤个团购券。”截至目前,“上海之夏”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过13.9亿次,上海本地商家通过“触网”参加抖音生活服务推出“上海抖一夏”系列活动,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城市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外国博主拍摄旅游Vlog

打开感受上海的多种方式

最近你是不是经常听到人们说“City不City”?这个网络热梗是由住在上海的外国博主“保保熊”和刚读完博士的妹妹敏敏在旅游时创造的。当他把拍摄的视频发布到抖音上后,因其魔性的语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迅速走红网络,被网友广泛模仿和传播。“保保熊”本科时学习了中文,后来来到东华大学学习,已在中国生活了7年。“我和妹妹都非常喜欢中国的美食,每天都吃很多中国菜。”

在短视频中,“保保熊”和妹妹在上海梧桐树下品中国茶,感受中国茶文化;在上海商场内坐着室内卡通小火车,吃着冰激淋;在黄浦江畔,喝着咖啡Citywalk,欣赏外滩和“陆家嘴三件套”的城市现代化景观……今年夏天,“保保熊”参加了抖音“上海之夏”话题活动,以在沪国际友人的视角,分享上海吃喝玩乐攻略、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沪旅行。

皮薄馅鲜,汤汁香浓,在外国博主“gogo在上海”的视频中,他对上海蟹粉小笼赞不绝口。“小笼包就像钱袋子一样,一口一个,太爽了。”一捏一包,在视频中,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味蕾体验,还展示了小笼包师傅精湛的手艺。年纪稍长的上海人都记得当年和朋友荡马路的时候,路过老字号,点一份蟹粉小笼再加上一份两面黄,是“老克勒”的吃法。

暑期全球旅游度假旺季,国内旅游消费稳步增长,为上海更好地吸引国际旅游客源、促进外来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数据显示,“上海之夏”消费火爆,7月19日至8月13日,上海抖音团购消费环比增长92%。有趣的视频,别样的体验,国内外游客纷纷被“种草”,想要提前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升腾起来上海旅游的热情;上海本地居民也在国际友人的视频中,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有了新发现和新感受。

在沪国际友人拍摄的短视频亮点是以外国人的视角,发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避免“千城一面”,从而掀起一股股“跟着短视频去探访”的热潮。平价团购优惠点燃夏日热情,街边小店升腾城市烟火气……这些消费新方式带来新活力,助力上海不断释放澎湃的经济动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