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参赛代表团凯旋
2024-09-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明玉君/文 施培琦/图、视频

伴随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名单揭晓,本届世赛上海共选送了8名选手参加7个项目的角逐,最终取得3枚金牌、1枚铜牌和3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并首次斩获世赛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奖。

中秋佳节之际,上海参赛代表团凯旋,上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赴虹桥机场迎接,向各位参赛选手致以热烈的祝贺、诚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参赛选手们分享参赛故事和感悟收获的同时,纷纷表示,将在未来的技能之路上,继续突破自我再创佳绩,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上海青年,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

  ◆  “默契”搭档,斩获世赛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奖  ◆  

选手卢俊威(右)、谢辉铉(左)。

“我们两个搭档时间比较长了,工业4.0项目非常考验两位选手之间的默契程度,在赛场上我们互相打气和鼓励,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比赛成绩。”卢俊威和谢辉铉两位技能小将刚刚飞回上海,手握“阿尔伯特·维达奖”奖杯的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据了解,“阿尔伯特·维达奖”以世界技能组织创始人阿尔伯特·维达名字命名,用于奖励每一届大赛中所有参赛项目的最高分得主,是世界技能大赛最高级别奖项。因每届比赛只有1个赛项可获此殊荣,被誉为世赛皇冠上的明珠,堪称“世界技能的巅峰”“金牌中的金牌”。卢俊威、谢辉铉组成的团队,凭借在工业4.0项目中的卓越表现,分数远超其他项目,拿下该重磅奖项。

谈及此次比赛制胜的法宝,二人笑称除了教练和专家组的支持帮助外,还源于二人之间的“默契”。“平时一起训练,在里昂比赛期间我们也是吃住在一起,共同探讨要点,突破技能难点,缓解紧张情绪。”最终获得工业4.0项目金牌,以及夺得“阿尔伯特·维达奖”,也让二人更加坚信:好好训练,终归有回报。

得知卢俊威和谢辉铉的优异表现,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项国平也难掩激动之情。他坦言,作为世赛工业4.0项目上海选手培养基地,学校有着相对完整的该项目世赛培养体系,在中国专家组组长兼教练组长袁海嵘的带领下,将企业、高校等资源统筹到项目训练中。“从技能指导、体能训练、英语训练及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着手,全面提升选手水平,迎战世赛。”同时,他强调,目前学校已经在为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做准备,正在进行工业4.0项目选手梯队的培养,期待在上海再创佳绩。

  ◆  沉着应战,实现车身修理项目上的“三连冠”  ◆  

朱俊峰

对于朱俊峰而言,在47届技能大赛上荣获车身修理项目金牌不仅圆了他个人的“金牌梦”,也实现了他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回忆起赛场上的点滴瞬间,朱俊峰感慨万分。

“这次现场比赛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上的调整,往届比赛我们是六个项目,加起来22个小时的时长,这次也是六个模块,但是时间缩短到16个半小时,这意味着要压缩大量的时间。”朱俊峰坦言,最初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有点慌,但好在专家教练及老师们及时组织讨论,探讨应对策略,最终他圆满完成比赛,荣获佳绩。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校长曹蓉看来,世赛不仅是技能的呈现和较量,更多的是面对未知情况的应对和选手心理的考验。“我们不仅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还帮助选手应对各种比赛变化,一起寻求解决方法,给了他坚强的后盾和心里支撑。”谈及学校在车身修理项目荣获三连冠,曹蓉坦言,这既是荣誉,更是激励,希望为技能青年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也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在推动行业发展中做出贡献。

  ◆  “后来居上”,顶住压力夺得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金牌  ◆  

周雨欣

周雨欣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此次荣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金牌,对她而言是“一波三折”“后来居上”的难忘历程。“比赛第一天我的得分不是很高,内心非常忐忑,但还是顶住了压力,尽心完成接下来的比赛,没想到,最后的结果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她感激地表示,无论训练期间,比赛前后,还是自己得分不高的情况下,专家教练吕秀文等老师都始终陪伴在她的身边,带她练习英语、去健身房锻炼,以及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沟通。“里昂之行,我除了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还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来自世界各地,共同为技能而奋斗。”周雨欣激动地说。她表示,希望将自己对技能的热爱传递到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传承发扬技能精神。

  ◆  技能切磋,也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传播  ◆  

曾小桉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2024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曾小桉,现在是学校科研助理,她作为选手,参加了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的比赛,同样,比赛中也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她沉着冷静,一一化解,最终荣获了该项目铜牌。“赛前才公布赛题,这非常考验选手的灵活应变和心理稳定性,难度非常大。”她回忆说,在里昂,每天结束比赛后,专家组长和教练团队都会陪她进行当天比赛的复盘,以及探讨第二天的应对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她的比赛信心。

“比赛既是技能上的切磋,也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传播。”曾小桉坦言,在比赛中,她尝试用八段锦、太极等教病人放松心情,让现场的人们大开眼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今,里昂之行已经结束,曾小桉对于自己的技能未来也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将继续攻读研究生,在学业上深造的同时,继续在健康与社会照护领域的探索之路。”曾小桉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 链接 】  

世赛已正式进入“上海时段

当前,世赛已正式进入“上海时段”,新的号角已吹响,新的征程正待启航。市人社局表示,希望各位专家、教练认真总结备赛、参赛的经验教训,再接再厉,提高训练和比赛水平,加快人才培养,高质量做好上海世赛备赛工作;希望各位选手以今天作为新的起点,把参赛的好经验、好作风融入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为祖国和上海技能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举办一届高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是技能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上海承担的国家任务。据了解,为了能够在2026年为世界奉献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技能大赛,上海组建观察员团队前往里昂,通过跟岗实习的方式,近距离、全过程、全方位学习里昂世赛办赛经验。

下一步,上海人社部门将通过积极筹办世赛,全面学习借鉴世界技能领域的全新成果,广泛传播技能成才理念,构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推进上海乃至全国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人社部门也将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和城市保障需求,突出急需紧缺,持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技能培训对低收入劳动者的增收带动力,全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多层次技能竞赛,大力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紧贴中国需要的技能人才,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中国技能之都,成为中国青年技能成长、成才的热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明玉君/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