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形成百个数智化转型应用场景,这一大会即将在沪举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已涌现出一批在AI应用和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医药工业主体。11月16日-18日,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与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就将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首次同期举办。记者从国家工信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共同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未来两年内,上海还计划在医药产业方面打造10家以上标杆性智能工厂、30家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先锋企业,形成100个数智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 AI转型已被应用于本市生物医药产业 ※
据市经信委消费品和时尚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郑一飞介绍,上海聚焦“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积极探索符合本市医药工业发展特征的数智化转型新路径与新经验。在产业转型方面,瞄准医药研发、生产、流通、管理等产业重点环节,深化AI赋能。未来两年内,计划打造10家以上标杆性智能工厂、30家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先锋企业,形成100个数智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在人才引培方面,紧盯医药工业发展前沿与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兼具医药工业与智能化专业能力的海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依托行业领域专业力量,先后开展了“2024医工数智协同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等系列活动,加强本市医药数智化人才培养。
她表示,目前上海已涌现出一批在AI应用和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主体。如,英矽智能其在研管线ISM001-055的IIa期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结果,是全球首款实现药效概念验证的AI药物;君实生物打造的临港智能数字工厂,可实现数据流对工艺流的全功能覆盖,为单抗类制药行业智能制造打造了标杆;上药药材运用“5G+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技术,打造引领行业的中药全产业链追溯数智化平台,实现“从田头到口头”的全流程数智化管理。
下一步,上海将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深化本市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包括加快推进AI赋能医药研发,从基础研究入手,一方面推进企业应用AI技术,另一方面推进AI企业赋能医药工业领域,双管齐下,推进AI与医药工业融合发展,提高研发领域的数智化水平。同时提升医药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医药工业企业精益管理水平,构建医药工业数智化评价体系与知识图谱。
※ 诺奖得主即将来沪参加这一大会 ※
本周六起,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首次与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同期举办。本次大会和产业周将采用“1+16+1+N”形式,即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16场系列专题活动,1场 “医药工业全球合作典型案例”展示,N场产业周系列主题活动。
市科委生药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曹宏明介绍说,自2021年以来,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产业周活动,共吸引了超过300名顶尖科学家,包括近百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中外院士,以及1000多名行业领军人物、100多位顶级投资者,共同谋划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据统计,共有超过3万人参与了线下活动,超500家海内外媒体参与大会,全媒体总浏览量超20亿次,向世界发出上海生物医药发展的时代强音,产业周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今年,国家工信部更是将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放在上海,与产业周同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全球医药工业领域上千名嘉宾参会,包括诺奖获得者和两院院士,以及多家跨国企业和国内领军企业与投资机构,共探前沿创新趋势,共话国际合作机遇。
开幕式及主论坛将呈现五大成果,发布医药产业全球合作发展倡议。届时,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医药工业数字工程师联合培养将签约,助力加快培养一批兼通医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增强医药工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并发布“中国医药工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等多项成果。此外,16场系列专题活动将聚焦医学成果转化、中药创新药等内容呈现11项成果。
产业周仍延续既往模式,在会期前后,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核心要素,打造创新、产业、生态三大主题,举办31场各具特色的产业周系列主题活动,全面展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动力,全力营造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