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持续联合办公空间长什么样?这得从崇明的芦苇秸秆说起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文 受访者/图
记者走进这个刚建成不久的联合办公空间时,黄佩佩正忙着搬砖。这个挽着袖口弯腰忙活的干练女人是联合办公空间的主理人,而她手里的砖则是用废弃秸秆制成的再生环保砖。只要再加上一些简单的配件,这些砖头就能变成各种不同的家具——架子、椅子、桌子……全凭用户的自由发挥。这个空间的第一个入驻者是一家咖啡馆,他们用的桌椅正是从黄佩佩手里的砖头“变”出来的。灵活多样的体验场景,让人耳目一新。黄佩佩说,自己的可持续之路正是从这一块小小的再生环保砖开始的,而要讲这块砖的故事,还得从她的家乡崇明说起。
黄佩佩是个土生土长的崇明人。她看惯了芦苇滩茫茫一片接海连天,芦苇丛中,细长的茎秆挺拔而密集,随风轻轻摇曳,发出沙沙低语。她也爱看芦苇滩里的鸟儿,它们或轻盈地点水而过,激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或是在丛中探头探脑在滩涂上啄食。有研究表明,栖息于芦苇中的不同鸟类对芦苇有着不一样的偏好,例如震旦鸦雀通常选择在茎秆较为粗壮的芦苇上筑巢,而草鹭则会选择将巢筑在芦苇茎秆细密的地方。同样,一片芦苇带植株的疏密、茎秆的粗细也影响着依存芦苇栖息的昆虫、鱼类和水生生物等湿地动物。因此,科学管控芦苇是实现鸟类栖息地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那里的芦苇会被定期收割。”黄佩佩回忆道,“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岛上的老人基本每人都会有几双芦花鞋。那么芦花被摘掉之后,下面多余的秸秆往往会通过焚烧的方式被处理掉,虽然这种不环保的做法已经被禁止了,但是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秸秆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
割下来的秸秆不能烧,那还能用来干吗呢?黄佩佩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把秸秆转换成产品,使用秸秆来替代木制产品。于是,2021年时,她找到了一家环保材料生产企业。这家企业致力于用秸秆替代木材,并成功研发出成分高达95%的秸秆再生材料。“这等于在为实现碳中和、碳减排做贡献,我便将家乡的芦苇秸秆推荐给对方,”黄佩佩说,“Paper Design Lab是它的首个应用场景,接下去,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进行更多的开拓和延展。”
黄佩佩口中的“Paper Design Lab”,就是记者探访的这家联合办公空间的名字。它位于普陀区长寿路和江宁路交界处的统益里——这个昔日的旧式里弄,在城市更新大潮中焕然一新。如今的统益里,在保留城市记忆与街巷肌理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现代气息,通过潮玩生活地标+符合创意办公的新业态,打造出一个集文化艺术、餐饮娱乐、特色零售等于一体的海派商业街区。
Paper Design Lab是Paper打造的第三个联合办公空间,黄佩佩一早就毫不犹豫地将其主题设定为“可持续”。再生环保砖倾注了她不少心血,尽管原材料纯属“废物再利用”,但是在她看来,目前阶段想要大规模使用再生材料,其成本并不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便是——网络搭建不够充分,使用规模小从而推高了成本。所以,在这个联合办公空间里的日常运营中,黄佩佩将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于举办展览及各种活动。“不断输出呈现全球设计品牌可持续的创意与理念,去吸引专业人士、设计行业的影响者和客户,希望创意公司和自由职业者源源不断地加入我们,创造共享价值,共同构建一个充满创意和可持续性的共创空间。”黄佩佩说,“我们希望每个Paper社群的伙伴:品牌,室内设计师、建筑师和房地产开发商等,都拿出自己的资源、想法、内容,一起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圈,去成就一个别有生机的生态社群。”
大学毕业后,黄佩佩扎根市区,投身于艺术设计领域。她向记者透露,Paper社群平台上的文创企业,依托崇明东滩的材料与工艺,正孕育着无限共创可能。例如,建筑师李朝阳巧妙利用芦苇板材,搭建了一组既是花箱也是座椅的“椅靠”装置,安置在黄浦区淮中社区百年老建筑泰山公寓的“一方花田”内,用可持续方式助力城市更新。
在现场,记者还见到了一双被摆在相框里的迷你芦花鞋,精致、时尚,与以往印象中的样子不太一样。据黄佩佩介绍,芦花鞋是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鞋子太硬,过去多为下田时穿,并不符合当代人的需求。于是,她便和崇明的几个小伙伴发起了“芦花鞋再造计划”, 正在展示的这双芦花鞋,正是经过再次改良后的2.0版本。“芦花鞋再造计划”不仅让崇明的芦花被再次利用起来,也让不同地方的非遗文化交流起来。比如,用崇明芦花鞋鞋面搭配嘉定徐行草编鞋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我们已经组织了多场亲子活动,教小朋友如何编织芦花鞋,非常受欢迎。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自然教育和环保理念贯穿其中,寓教于乐,让理念和实践产生更多的连接。”黄佩佩说。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