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数理领军人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设立“丘成桐少年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继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上海中学之后,上海第三个“丘成桐少年班”花落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全国丘成桐少年班2024年终峰会在复旦附中举行。会上,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主任丘成桐,为复旦附中在内的四所中学颁发“丘成桐少年班”牌匾。未来,复旦附中将以“丘成桐少年班”的设立为契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数理领军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获颁“丘成桐少年班”牌匾的四所学校分别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0所中学获得授权,覆盖19个省和直辖市。
丘成桐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了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有创意、有勇气的年轻人。近年来建设求真书院、授权成立丘成桐少年班以及近期推出的杰出少年示范数学班项目,就是为了在八到十年内培养几千名年轻的领军数学家,成为中国科学的领头羊,带领中国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表示,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对党和国家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意义。未来,学校将依托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优质教育资源、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等高等教育研究单位的帮助和引领,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创新精神的栋梁之才,为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30所丘成桐少年班的近150名学生走进复旦附中校园,通过“名师微讲座”“互动实验”“游园打卡”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讲座与活动,感受学校文化,体验复旦附中校园生活。
语文老师张慧腾以《读“智书”,长智慧》为题,引导学生品读《三国演义》小说节选,并与《三国志》中相关史料展开比较,理解《三国演义》作为“智慧之书”的特征。结合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阅读经验,体会书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精神。在《地域之韵,文化传承》微讲座中,同学们跟随地理老师荆林晓老师的脚步,走近中国地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蓬勃生命力。
实验教学一直是复旦附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907战队工作室中,同学们席地而坐,通过社团成员的详细介绍和演示,迅速融入了这个充满科技感的活动。不仅学习了机器人搭建,更在模拟赛场上,加深了对科技教育的理解。
创新实验室中,在老师指导下,有的同学在搭建太阳能新能源小车模型,有的同学运用电解水原理为小车提供清洁能源。而在物理实验室,参加“电动机制作”的同学将电池、线圈、钕磁铁等连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进行测试。面对实验出现的线圈无法持续转动等问题,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讲解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不断调试、愈挫愈勇,最终成功获得成果。据复旦附中老师介绍,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项目,都来自于学校的必修课、选修课、社团课,以及自主探究实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