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春节成功申遗,年味儿却缺了点?
2025-01-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使我国非遗项目总数持续位居世界第一。春节成功申遗,是个令人高兴的好事,如何再添点儿年味儿,也成为今年两会现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年轻人不爱过春节了?有特色的年味儿得“造”起来

市政协常委、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在今年两会上就提交了一份有关打造“新海派春节”上海范式的建议。在他看来,过春节各地都有各地的风味,那么独属于上海的年味儿当然得有“海派范儿”。

他表示,现在年轻人不是不爱过春节,而是希望过有意思的年。春节假期,上海作为旅游城市,也会吸引很多外地、外国青年,如何让有上海特色的上海年味儿吸引他们,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他的建议是做响“新海派春节”的品牌。

“要吸引年轻人,就要发挥海派文化跨界创新特色,与当代审美同频共振。”金江波表示,海派文化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当代性特征,在春节演艺文化和体验产品中,可以将传统技艺、习俗特色与当代审美、时代情绪和人们的情感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声、光、影等科技手段,来“燃放”春节“数字烟花”“科技烟花”,开展跨界创新,创作“小而精”数字化体验式场景,使更多青年体验春节独特的创新转化,感受传统文化习俗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要让全城都有年味儿,还需要提升“新海派春节”的温度。金江波表示,上海具有数量众多、建制齐全的社区,让春节走进社区,才能让春节活动触达更多公众,提振社区邻里亲情的氛围营造,也帮助社区治理更富人文关怀。“目前各类春节活动过于集中在大型文旅空间和商业体,我觉得可以在上海200多个社区文化中心营造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提供‘小而美’的非遗春节体验产品。”

同时,根据城市区域众多公共空间的特色,还可以邀请中国各地区春节体验性的春节文化习俗演绎来到上海,使市民足不出沪感受到中国春节的“大世界”,让市民体验可感、可知、可行、可观、可品的传统文化及其创新演绎。

来上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上海也可以更多地打造“新海派春节”的洋味。金江波表示,比如组织驻沪外国居民,装扮洋味春节,吸引在沪外国游客的参与,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以及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尤其目前我国推行的免签证政策,吸引了外国人游中国热,上海也是知名的‘新手村’,但除了外滩、陆家嘴等标志景观,上海还拥有龙华庙会、豫园灯会、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黄杨木雕、嘉定竹刻、徐行草编、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等6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73项市级非遗项目以及900多项区级非遗项目,形式丰富多样,这些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遗活动可以在春节中推广给更多来沪的外国朋友,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金江波告诉记者。

他建议,除了传统的上海龙华地区迎新年、庙会、市集等民俗节庆活动以外,相关机构可与在沪的外国机构联合举办春节体验活动,在春节的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社会,进而更好地在国际渠道上传播中国文化。

春节都申遗了,爆竹声还能再响起来吗?


爆竹声中除旧岁,热闹的响炮声,是很多人对春节最直观的声音印象。但自2016年上海出台《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上海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居住在上海市区的居民们就少了这样直观的体验,有些市民会觉得,缺了点年味儿。

去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常委、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洪亮就提出了“关于适度放开上海地区燃放烟花爆竹的提案”,期望能够分时段开放限制,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以回应人民群众希望在传统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以感受节庆气氛的愿望。

他告诉记者,提案提出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市公安局专门予以了答复,并承诺将深入调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更好平衡公共安全与尊重民俗传统、满足群众燃放需求之间的关系,更好彰显“人民城市”理念。今年,随着春节申遗的成功,洪亮也决定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相关建议,给春节的氛围营造“添把火”。

洪亮告诉记者,2016年条例的出台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如安全隐患、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条例的出台顺应时代需要,解决了部分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环境治理取得飞速进步,社会治安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这方面的顾虑少了很多,同时人民群众对传统节日文化回归的迫切需求又日益增长。

“2023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地方性法规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地方需依法修改禁燃令。”洪亮表示,“一刀切”的禁放令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比如缺乏节日气氛,间接导致传统文化品牌的逐渐淡化等等。

他也建议,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该更加全面地考虑人民群众需求和环境、公共安全之间的关系,适时调整措施,修订地方性法规,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治理,回应民众的关切,而非简单的“一刀切”。

洪亮建议,对现行禁燃条例进行修订,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有序地燃放。“可以确定传统节假日或者重大节庆期间,如元旦、春节等时间段内,可在固定地点集中燃放,或者由政府搭台举办烟花秀等。”与此同时,也要保证燃放安全,如在燃放期间加强警力巡检、严格监管,确保人们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把节日过好。同时在各大医院做好突发情况的准备,加强安全巡查工作。并继续严格监管烟花爆竹的制作和贩卖,禁止未成年人购买或独自燃放,从而确保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