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市人大代表吴鹏宏:梳理更多非遗菜单,在春节端上非遗组合大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非遗版春节”的即将来临让人倍感期待,如果能有更丰富多彩的非遗组合大餐在春节端上,岂不是更有意义?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建议,文旅部门摸清底数,梳理更多非遗菜单,为春节献上更特别的组合大餐。
吴鹏宏说,各地文旅部门都在积极开展“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希望进一步凸显非遗元素,丰富年俗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春节期间能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项目不仅有世界级的,还有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项目。就上海而言,非遗项目也是非常多元化的,我们不仅有63项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也有273项市级非遗项目,上千项的区级非遗项目,很多都覆盖了我们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吴鹏宏说,这些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有的适合展演,有的定位为“舌尖上的非遗”,有的可以现场互动体验,因此,他建议,通过进一步梳理,围绕新春推出非遗菜单,合力打造文化盛宴,并进行多渠道宣推,让公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春节为契机,感知非遗多元化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贺新年。
吴鹏宏举例说,在中国的重要节日庆典上,狮舞龙腾总能让人瞬间热血沸腾,在闵行区马桥镇就有一种“马桥手狮舞”。手狮舞凝聚着马桥当地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充满喜庆祥和艺术感染力的舞蹈。而在青浦,田山歌等同样是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结合新春的背景,以组合拳的形式推出,可以让市民和游客从不同角度领略到更多面的非遗文化,既是新春氛围的烘托,也是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通过这些活动,更多的人会开始关注非遗、了解非遗,更多思考春节申遗的深远意义。而围绕新春的特色,我们还可以通过展演、集市等多元形式,让市民和游客在采购年货的同时,能够欣赏精彩的非遗表演,品尝地道的非遗美食,进一步增强节日的喜庆氛围和浓浓年味。”吴鹏宏认为,在文旅商体展联动的大背景下,非遗活动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场所,而是可以更多地走进商圈、集市,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为本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这样的模式为非遗项目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也可为商圈带来更多的人气和活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市民在逛街购物之余,还能参与到各种互动体验活动中,促进消费,感受浓厚年俗氛围。”吴鹏宏还建议,除了线下丰富多彩的活动,线上平台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展览等形式,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使得“非遗大餐”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文化的广泛传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