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把快乐生长的土壤留给学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每年上海两会,代表、委员们对于青少年教育问题都非常关注。在学业减压、心理健康等热门议题之外,今年两会许多提案与建议聚焦学生的快乐生长,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吃饱睡足坐稳,把后勤补给拉满了。
例如积极推进“幸福食光”——校园“下午茶”计划的提案与建议,旨在解决学生们下午“肚子咕咕叫”的现实问题。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午休选择的建议,将“躺着睡”纳入工作评估,回应一些学生睡眠不足的困扰。还有为学生们设置个性化尺寸课桌椅的建议,也是针对不同身高的学生们的坐姿需求。这些提案与建议,每一条都是从青少年学生现实需求和困扰出发,提出贴心的解决方案,优化学习环境。
贴心之外,细心也必不可少。每一条提案和建议的背后,都有着充满广度和深度的调研,以及相应的对策。许多建议之前已经在上海的一些学校开展了试点,根据试点结果进行优化和拓展,同时提倡因校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循序渐进的推行计划,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把计划做细,才能把工作做实,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提案建议带来的获得感。
青少年教育双减是时下的热门话题,但需要减的不仅仅是学业压力,以更立体更多元的视角为学生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同样是在为孩子们减压减负。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跟上、睡眠充足是必要条件,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把强身健体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野蛮体魄”的条件创造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不仅仅关乎少儿群体,也和为人父母的青年群体息息相关。上海两会上这些优化教育环境的建议不断涌现,既展现了儿童友好城市的善意,也是在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解决了儿女教育中的切实问题与困扰,助力青年父母们在上海这座城市更好的生活,更安心的发展。
教育双减是一条漫长且综合的改革之路,需要在一次次探索中循序渐进,在一个个细节里不断优化,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一个友善贴心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野蛮其体魄,更能文明其精神,充沛其学识,愉悦其身心,孩子们在“学海无涯乐作舟”中茁壮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