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年味|邂逅山海,不止灯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徐易飞/图、视频
2025豫园民俗艺术灯会千灯启明,华彩启幕。“三十而立”的豫园灯会,今年以璀璨华光喜迎新年。“山海奇豫记”的故事被续写,同时上海首个灯彩文化艺术展“不止灯彩——豫园灯会30年暨中国灯彩艺术展”与灯会同步开幕。我们约上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意大利留学生马浩一起沉浸式体验豫园灯会,感受非遗里的上海年味儿。
本命年体验蛇年灯会
意大利留学生马浩深爱中国,不但选择来上海读书,平时对地道的上海小吃蟹粉小笼、炸猪排也是偏爱有加。他生肖属蛇,即将迎来本命年,这对马浩来说,到豫园寻找蛇年的中国味道,就是最具传统中国味儿的本命年礼物了。
中国人的年味儿里,重在讨一个好彩头,求一个开门红。选好了逛豫园的日子,为了此行,马浩同学也挑选了一件他最爱的黑色唐装,上面绣着一条金色的“中国龙”,这样的装扮上身,一下子让他精神抖擞,气宇不凡。
记者和马浩第一站便来到了豫园的中心广场。当看到金色灵蛇盘绕在蘑菇丛林中,灵蛇的身躯仿佛成了一道流动的彩带,马浩也对自己的本命年多了一些蛇年印象。马浩指了指灵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金色灵蛇竟然会动!”只见,金色灵蛇随着《金蛇狂舞》的变奏曲起舞,一动一静间,惟妙惟肖。一下子,也勾起了马浩游园的兴致。
今年,豫园灯会“天地人和,金蛇献瑞”的热闹丛林景象在中心广场启幕,除了巨大的金色灵蛇,它身上渺小的菌人和其他组别小蛇同样值得关注,小菌人出自《山海经》:“有小人,名菌人。(菌通郡)古训载:海人生若菌,若菌生圣人。”今年灯会里的众多灯彩主角全部出自《山海经》,很多细节之处不但体现了非遗匠心,也呈现了极致的中国审美和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意境。
在记者的介绍下,马浩对上海人的春节往事有了更多具象理解。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欢度春节的“仪轨”包括:赏一赏豫园灯会,拜一拜城隍庙,走一走九曲桥,喝一喝元宝茶,逛一逛文昌街……从小生活在老城厢的上海人,过年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来逛豫园灯会,猜灯谜、吃小吃,还要到九曲桥上走一走,走过了桥上的“百转千回”,整个一年的日子也就顺顺当当,不再有曲折。
我们一路逛至九曲桥头,只见孟极趴在树藤上酣睡,它的尾巴惬意摇摆,爪子悠闲地垂下,仿佛伸手邀请人们进入“众生奇妙,丛林乐园”。树藤延续到了湖面之上,各种奇异的动植物在树藤中栖息,飞鼠从花朵中探出脑袋,三只豪彘躲在树洞中叠叠乐,畏兽带着它的三只性格迥异的崽崽傲娇出场,还有“背锅侠”凿齿,一脸呆萌的“中箭”表情,这些神奇瑞兽与平凡世界的“打工人”拥有相同的经历与性格,组成了九曲南湖温馨画面。
九曲北湖中央,一棵发光仙草持续净化着水源,白泽辟邪、麒麟赐福、元气鹿蜀传递生机,发光小生灵熠火翟兽遍布于丛林各处,为森林带来活力;九曲东湖生长着茂密的丛林,一只背后长角、狐狸形态的“乘黄”奔跑于水杉之间,寓意飞黄腾达。
华丽亮相的凝晖路,今年依然是豫园灯会“最热打卡点”之一。只见,茂密藤蔓环绕,无数色彩斑斓的蝴蝶自谷底向天空聚集,翩翩起舞,形成炫彩夺目的蝴蝶花海。我们从凝晖路一路走来,乘蝶以游,模糊了人与蝴蝶的界限,营造出“逍遥物外,庄周梦蝶”的梦境,华灯初上,仿佛“人在灯里游”。沉浸式观灯背后,文化浓度拉满,凝晖路灯组应和《庄子》中“天人合一”的哲思,打造“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中式审美意境。
豫园爆款文创灯笼每年都不会缺席,带着马浩同学,我们也一起与今年的灵蛇秘境、多福多金两款提灯来了一次“同框”。灵蛇秘境-灵蛇彩莲提灯设计来源于中心广场灯组,灵蛇从天而降盘旋于彩莲之上,还有“庄周梦蝶”灯组中蝴蝶元素点缀,寓意“好运莲莲”;多福多金-灵蛇财宝提灯采用财神+钱币+蛇宝宝的造型,打造祥瑞之蛇,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幸福、健康、财富的祝福。
马浩同学身穿龙形唐装,手拿“本命年”提灯,甚是喜庆,抢着要让我们为他在豫园各处留下纪念照片。中国自古就有元宵提灯的传统,有了这两款福瑞满满的提灯增色,瞬间提升了游园氛围感,我们共同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意大利留学生马浩沉浸式体验豫园灯会。
非遗展览长知识
“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从千年前的元宵灯会到坚守30年的豫园灯会,新春佳节,彩灯争奇、灯月交辉,是中国人才懂的浪漫。许多老上海说,豫园亮灯了,新年就来了;豫园人说,豫园灯会“不止灯彩”。
结束了豫园室外的灯彩灯组参观,我们又带着马浩同学来围观宝藏非遗展览长知识。位于华宝楼三楼的“不止灯彩——豫园灯会30年暨中国灯彩艺术展”,完整记录了豫园灯会历史,更唤醒上海老城厢的灯火记忆。走进“不止灯彩”不仅能感受灯彩制作、非遗传承,还能感受科技创新、人文故事。
走进展厅,一开场就直接上“宝贝”。“不止灯彩”展精心遴选并呈现了13件金山博物馆珍藏的古灯瑰宝,其中多件是从未对外展示过的镇馆库藏。这些“出差”巡展的古灯犹如来自不同时空的穿越者,自秦汉至明清,每一盏都镌刻着所属时代的鲜明印记与独特风貌。13盏古灯共同点亮了中华历史长廊,参观者与这些文物“对话”,便可洞悉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审美与生活方式,通过古灯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与蓬勃生命力。
行至豫园灯会历史大事件的展墙,有一个重要历史依据,让记者不得不重点“安利”给马浩同学。这是一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上面清晰地记录了元宵节(豫园灯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时间节点——2011年5月。
在展览中,更有意思的信息是,中国灯会民俗以及灯彩艺术的发展,与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息息相关。“不止灯彩”展还将10幅上海图书馆的精品馆藏——小校场年画“邀请”至展馆内,以高科技光影技术打造沉浸式的节日场景,再现百年前以豫园地区为核心的上海老城厢年味年俗。互动体验更是充满了数字科技感,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年画中,与画中人共同度过一个热闹有趣又意义非凡的春节。
更妙的是,展览不仅是对豫园灯会的致敬,更是对中国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的致敬。展览同时汇聚了来自全国八地的灯彩非遗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在彰显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生动呈现了各自流派独特的技艺传承。
QA 青年报×马浩
Q:你知道中国文化里的十二生肖吗?你的生肖属相是什么?
A:我属蛇,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能在本命年里逛蛇年豫园灯会,特别荣幸。
Q:2025年新年伊始,你有什么新年愿望吗?
A:我希望今年考研能够成功上岸。我能继续留在上海,未来一直待在中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徐易飞/图、视频
策划:田雨均、黄烨
编辑:郭佳杰 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