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花几十块钱买足金贴手机上?年轻人:情绪价值大于投资价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网络图
金榜题名、公主请发财、好柿连连、招财猫……眼下,尽管金价仍处于高位,直呼“买不起”的年轻人却把黄金贴到了手机上。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发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这种足金手机贴片卖得很火,最便宜的每片十几二十元就能买到,即便是最正宗的品牌金店,百来元也能买到一片。
◇ 年轻人追捧黄金手机贴片 ◇
相比传统的黄金首饰,黄金手机贴片价格更加亲民,因此降低了年轻人购买黄金的门槛。黄金手机贴片是金箔外面套一个“塑封”,有背贴,贴在透明的手机壳上,看上去低调又时尚。
“我们门店和电商有不同款式的黄金手机贴片,去年麦玲玲金榜题名系列就出了手机贴,属于引流款。”老庙黄金相关人士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种金片一般都是“一口价”,其中电商渠道在售的手机贴有188元一套的,由于非常轻薄,重量是以毫克来计算,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因此对于金价的涨跌并没有那么敏感,价格相对稳定,款式也一直有推陈出新的迭代。
记者发现,对于黄金手机贴片,年轻女性最为追捧。小红书平台上,关于黄金手机贴片的讨论有数千条。
“自从贴上它,我的手机瞬间升级成了时尚单品,每次拿出来都觉得心情美美哒。”宝妈Miki说,“这款手机贴真的是太有个性了,金光闪闪的。自从用了这款黄金手机贴片,我的朋友们都说我的手机变得好酷炫,都问我是在哪里买的。”
还有不少年轻人,则是看中了金片的文案:“商品十分精美,每个有30毫克,重在寓意非常好,很喜欢这类型的金片”“看着金灿灿就喜庆,发财,暴富,好运连连”。
记者留意到,二三十块钱的“杂牌”金片会有不少差评,吐槽的往往是做工粗糙、有瑕疵,甚至是“图案与原图不符”,年轻人对于手机贴的“含金量”要求倒不是很高。
那么,所谓的足金手机贴真的是足金吗?
记者询问了一家低价金片卖家后获悉,每片的重量是2至10毫克,1克=1000毫克,按照目前的金价来计算,1毫克不到1元,10毫克金片的成本不到10元,因此才能把价格做到十几二十元,而品牌金片不光含金更多,做工也更好,而且还有联名款。
◇ 呼应年轻人悦己、情绪价值需求 ◇
“黄金手机贴用的是金箔,比纸还薄还轻,一般也就几毫克、几十毫克,成本也就几十块钱。”一位金银珠宝检测员认为,“足金手机贴不能说假,就是噱头。”
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这个“噱头”买单。2024年以来,淘宝上足金手机贴卖出了超过20万片,消费人群主要是25至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
“有没有含金量不知道,但是贴着看着不错,挺满意的”“送人特别合适,不贵也不会小气”……她们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事实上,黄金手机贴多年前就有,受到工艺所限,当时售价达到几百元一片。据业内人士分析,黄金手机贴2024年底突然爆火,一方面是因为黄金涨价,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工艺能够把金片做得更薄、更轻,款式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福禄寿等传统要素,还加入了网络热词等元素,能呼应年轻人悦己、慰藉、追求情绪价值的需求。
据介绍,呼应当下年轻人的需求,老庙黄金推出了“上岸”系列产品,中国黄金推出了“暴富”“搞钱要紧”等系列产品。周大生则与国家宝藏、莫奈花园、普陀山、旺仔牛奶糖等进行了IP联名,并将“好柿发生”“公主请发财”“禁止焦虑”等当下流行的嘴替口号,设计成黄金手机贴,很受年轻人喜爱。
不少年轻人一个手机会贴上好几片,复购率很高,有的人平均每月会购买一两片新的黄金手机贴,经常更换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除了做手机贴外,有的黄金品牌还开发了手机链、钥匙扣、包包挂件等多款产品,结合春节,还可以贴在红包封面上,作为新年礼品或者压岁钱。
消费提醒 冒牌可能存在以“沙金”冒充足金
需要提醒的是,大品牌做的黄金手机贴通常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工艺,会采用较高纯度的黄金制作,保证产品质量。一分价钱一分货,为了压价,“杂牌”可能会存在含金量不足的问题,有的甚至还会以“沙金”冒充足金,需要消费者保持警惕。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贴微量的黄金含量,使得它并不属于投资范畴,它的走红,是年轻人黄金消费多元化的体现,满足了年轻人追求独特和个性化,乃至定制化的黄金消费需求。黄金手机贴纸的爆火标志着黄金消费从“重资产”向“轻体验”、从“保值刚需”向“情绪刚需”的转型。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18至34岁的年轻人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黄金首饰销售额。由市消保委等联合调研的《2024年黄金珠宝首饰市场消费新洞察》显示,黄金因其保值属性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年轻人开始投资“小金珠”“小豆子”等小克数黄金饰品,他们看重黄金首饰的美观性和保值性,偏好在线上渠道购买。
报告还指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正处于变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面对消费需求多元化、数字化浪潮和行业规范化的挑战,业界需要保持开放创新的态度。通过不断完善产品、提升服务、规范市场,行业可以重新定义“珠光宝气”的内涵,使其代表文化传承和时代审美,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网络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