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日好戏,上海直达世界
2025-03-07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3月7-9日,世界“顶流”赫法什·谢克特本人携其全新力作《盗梦剧场》登陆国际舞蹈中心。同一时段,YOUNG剧场2025年春夏演出季正式发布,今年将呈现40台100余场类型丰富、内容多元、特色鲜明的国内外戏剧演出。3月8-9日,率先亮相的是中国香港当代剧场领军人邓树荣的独白剧场《自在的一小时》。如今,在上海零时差看遍全球好戏,人人参与艺术的盛况已照进现实。

《盗梦剧场》剧照

  进入集体幻想!世界顶流舞团上海“造梦”  

赫法什·谢克特说:“这部作品源自我对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在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假的,但现实中的那些就是真的吗?比如我们现在用的社交媒体,那些人、那些信息,你同样难辨真假。”首演前,世界现代舞坛“顶流”赫法什·谢克特来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与观众面对面,分享了《盗梦剧场》的创作过程。

这部作品由包括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在内的全球二十多家机构联合委约,几天前,该剧刚入围奥利弗奖年度“最佳舞蹈新作奖”,而编导谢克特也凭借新作《俄狄浦斯》入围“最佳剧场编导”。

时隔7年再度来沪,赫法什·谢克特表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牵挂,“我十分想念上海,我喜欢这里的文化、食物和人。上海是座充满活力又很有包容性的城市,她是我艺术旅程中的重要一站。”

赫法什·谢克特

丰富的生活经历让谢克特得以广泛接触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形成如今独特的舞蹈风格。他说:“民间舞所蕴含的质朴情感与深厚文化底蕴,让我找到了与他人、与社会产生紧密联系的方式,也给予我强烈的归属感和文化体验。”

“对我来说,《盗梦剧场》是一次很有趣的探索,以舞蹈去丈量梦幻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并由此对我们身处的世界形成一种共识。”赫法什·谢克特透露,为了完成虚实空间的转换,这部作品采用很多幕布元素,隐藏或展示某些内容表达。“我希望大家能够把舞台看成人类的大脑,其中有清醒的意识,也有潜意识的——当我们在潜意识中越陷越深,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或黑暗。这一点与《盗梦空间》的设想有些相近,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早在2018年,赫法什·谢克特携名作《无尽的终章》登台国舞剧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现代舞观众到场“朝圣”。此后,从2024年的《双重谋杀》到今年的《盗梦剧场》,赫法什一有新作问世,第一时间就会落地上海,在国舞剧场与中国观众见面,广泛吸引了外省市观众“打飞的”、拎着行李箱来沪观演。

  好戏零时差!从上海直达世界先锋戏剧现场  

如果说,在上海有哪一家剧场全年放送的都是世界先锋好戏,2岁半的YOUNG剧场算是一个。日前,YOUNG剧场2025年春夏演出季正式发布。同期发布的还有YOUNG剧场全面升级的“美育Pro计划”,进一步降低观演门槛,拓宽剧场边界,持续推动杨浦区公共文化站上新高地。

“香港·艺术自在嘢”是YOUNG剧场2025年推出的全新企划,邀请香港当代剧场领军人邓树荣的独白剧场《自在的一小时》、林丰×夏永康音乐与影像现场《夜曲》、香港艺术节委约作品《狂人派对》、林奕华《什么是舞台》系列大师课以及焦媛独角音乐剧《约定·香奈儿》,陆续在YOUNG剧场的“香港艺术月”轮番登台,用充满当代气息的香港风情,传递“别处”越过山海在“此地”的肆意绽放,展现上海与香港双城·双态的文化图景与艺术多样性。

《夜曲》剧照

“在地文化观”是YOUNG剧场2025年另一全新板块,集合了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评弹团、上海芭蕾舞团等本地知名院团的优秀代表作品,涵盖了戏曲、舞蹈、话剧、音乐会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现名家名团的历史传承与不断创新。

“身物地景学”邀请来自欧陆乃至世界各地的海外剧团共聚杨浦,展现异国他乡的身体哲学和物件美学。包含了当代“纪录剧场”的开拓者与代名词——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关于AI与机器人的剧场讨论《恐怖谷》;秘鲁厨房剧场《我食故我在》、英国音乐肢体剧《生之奇迹》、中德共创纪录剧场《对妈妈,我想……》等多部女性议题作品;以及来自上法兰西鲁贝国家编舞中心融合了视觉艺术和舞蹈艺术的《脑海中的魔怪》。

《生之奇迹》剧照

此外,“剧场演化论”“开箱!YOUNG世代”“有氧天真态”等YOUNG剧场特色节目板块仍将带来如话剧九人、新青年剧团、深圳木偶艺术剧院、法国拉哈维剧团等国内外精品剧团的优秀作品。而在成功举办三届“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之后,YOUNG剧场与声嚣联合推出“2025原创剧本联合孵化计划”,希望从源头上搭建与戏剧人才的链接,吸引更多优质原创内容加入“构特别”的队伍中。

2025年,YOUNG剧场将月月推出惠民公益演出,结合主剧场“开源一二三”板块和小剧场绿匣子OPEN CALL招新项目,在2025春夏演出季期间推出上海京剧院《昭君出塞》、上海评弹团《高博文说繁花》、李建军作品《世界旦夕之间》、南京青年戏剧汇获奖作品《我们回家吧》《海浪来袭时》、陈钢《永远的微笑》等演出,涵盖戏曲、话剧、音乐会等丰富形式。公益演出全场票价为100元以下,将优质演出带到市民身边,让舞台艺术不再“遥不可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