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两位女委员联合提出“她建议”,为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出点主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时过境迁,传统“婆婆媳妇小姑”家庭结构模式早已迎来多样化改变。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全国政协委员王丽萍和谷好好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一个“她建议”,希望能有利于全社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王丽萍
科技发展给家庭教育带来新课题新挑战
2025年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的一部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文章的内容,王丽萍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也让她萌发了一个念头,她想要从家庭、家教、家风三个维度,围绕家这个主题出点主意。
于是,王丽萍找来了同为女委员的谷好好。双方一拍即合,理念一致。两人都觉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尽管家很重要,但在调研时,两人发现当下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受到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新的变化和趋势。
在王丽萍看来,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家庭结构呈现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更需要全社会都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现代的家庭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大家庭日益成为小型化的家庭,常规的大家庭规模在缩小,多元化家庭,单亲、重组、独居等家庭形式增多,传统‘婆婆媳妇小姑’家庭结构模式已经向多样化转变。”
“科技和人工智能发展给家庭教育带来新课题新挑战。”这是谷好好最深的感受,她认为,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浪潮已经深刻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受社会环境影响,竞争加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提高,家庭教育更偏重升学、就业等。父母与子女沟通方式更多依赖手机、视频通话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现实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受到影响。
两人在探讨时还不约而同发现,传统家风的约束力有所减弱。比如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风气受到考验,传统家风中需要长时间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受到冲击。
谷好好
建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王丽萍认为,传统家风中一些精华的部分还是需要加大全方位正面宣传力度。比如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当然,时代在变迁,我们也要注重在线上线下持续推出公众喜闻乐见的‘家’产品,放大各类‘家’典型的示范效应,依托‘家’阵地打造涵养良好家风的多维场景,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活动。”
作为文艺工作者,王丽萍认为,自己有必要身先士卒,生动讲好古代先贤家风故事、革命先辈红色家风故事、新时代共产党人良好家风故事;积极传播和宣扬对家庭观念、家风家教的理解和倡导,促进良好家庭风尚的形成。
她还建议,要充分利用好“家庭-学校-社区”资源,做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好用好网上网下家长学校等平台,进一步完善家庭关爱服务工作。关注家庭特别是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成长。利用社区教育机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丰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体验。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
在谷好好生活的年代,有一句话叫“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谷好好认为,家庭成员也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接纳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家长要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我认为,家庭成员要学习新的互联网知识,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要成为弘扬家庭文明的新阵地。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为家庭教育以及孩子成长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如过度依赖、隐私泄露等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