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热,这个病又要活跃了!全市325个门诊可接种疫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带状疱疹”俗称为“蛇盘疮”或“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中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可能超过600万例。
眼下正处于冬春换季时节,忽冷忽热天气最容易受到带状疱疹的侵袭。为了普及带状疱疹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址科普展厅举办了“健康生活,预防先行”——疾控健康科普讲堂活动。据悉,目前全市325个接种门诊提供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服务。
◆ 春季最容易受到带状疱疹侵袭 ◆
慢性病患者离带状疱疹更近,常见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等)是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疼痛门诊副主任医师夏明分享:“作为一名疼痛科医生,我在临床上目睹了太多被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患者。曾有一位患者无奈自嘲为‘17万先生’,为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花费17万余元,各种方法都用上了,仍然无法摆脱剧痛。有的患者在病痛中熬了三四十年,有的患者因疼痛难忍,只能用脸盆护住皮肤,连微风轻拂都难以承受。带状疱疹带来的疼痛体验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对此,我想说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在社区,我见过太多被带状疱疹疼痛折磨的患者,甚至是会出现很多血疱疹。”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盛飞介绍,曾经有位患者用鸟笼架撑着来就诊,三叉神经处的带状疱疹让他连衣服都碰不得,这种痛就像“神经上插着碎玻璃”。接种疫苗能够帮助我们中老年人,尽早远离像带状疱疹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
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据统计,有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及以上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造成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疼痛,严重影响生活。
PHN的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为主,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上海市疾控中心近年来开展了重组带状疱疹疫苗IV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规范接种2剂疫苗的50岁及以上人群,疫苗保护效力为100%,且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较好的安全性。
◆ 上海正探索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处方试点 ◆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大,慢病共病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除自身慢性病以外,还容易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患者李先生对于自身健康特别自信,就诊时说是腰痛,起初针对腰痛做了一系列检查都没有问题。直到过了几天,李先生再来,从发出的皮疹来看确诊为带状疱疹。专家建议,要时刻警惕带状疱疹这个疾病,早预防、早治疗是关键。主动进行疾病预防,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夏明教授强调:“预防才是对抗带状疱疹的‘不战而胜’之法,及时接种疫苗,筑牢自己的健康防线。”
本市近年来在6个区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处方纳入全科医生门诊服务内容,社区全科医生可向适宜的接种对象提供带状疱疹、肺炎等疫苗相关咨询和接种建议服务。盛飞主任介绍道:“目前,我们在市疾控的指导下,正在积极探索将疫苗接种融入全科医师门诊中。全科医生在看诊时可以结合患者的健康情况给他开具疫苗处方建议,患者可以进行现场预约、付费、接种。”
有市民对于接种疫苗还有很多疑问,对此,盛飞主任提醒:“我们建议市民在接种疫苗前咨询专业医生,主动诉说个人健康状况,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疫苗适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等选择接种时间和疫苗种类。在相关专家共识中提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建议首选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据了解,本市自2020年开始实施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市325个接种门诊提供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服务。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随申办”或健康云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的“智慧接种”,或“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一一“服务信息”“疫苗接种”等方式,在全市就近预约接种门诊、疫苗品规和接种时间,还可使用“添加受种者”功能为家人方便、快捷地预约接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