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里弄”非遗快闪活动启幕,沉浸式演绎沪上烟火记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视频
石库门建筑作为上海标志性建筑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是虹口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生活的温度和记忆,虹口独特的文化基因也在石库门里弄中得到醇厚的沉淀。6月14日下午,“2025年虹口文化遗产季——石库门里弄·时光里的烟火气”主题活动在凯德虹口商业中心拉开帷幕,作为“虹口是个博物馆”理念的生动实践,以“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为主题,深度融合文旅商体展,将文化舞台搬进繁华商区,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非遗快闪。
随着稚嫩童声合唱的上海童谣和精武舞狮的鼓点,开幕仪式拉开帷幕,仪式上为虹口区第十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第七批、第八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非遗传习基地颁发铜牌和证书,进一步夯实虹口非遗保护根基,建设非遗保护队伍,完善虹口非遗保护三级体系。记者了解到,虹口区目前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10项、区级57项,涵盖非遗8大门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有68名,其中市级14名、区级54名。
“石库门里弄·时光里的烟火气”展览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漫步中庭,展览以石库门中的服饰、婚俗、节庆、美食等内容为线索,华美庄重的中式服装制作技艺、诗意的蓝白蜡染技艺、精巧的首饰制作技艺和一根线绳变化万千的绳结与绣球都彰显着非遗技艺的精湛与魅力;象征百年好合的子孙桶、家具摆件等在榫卯结构间诉说着对里弄新人的祝愿;喜庆的剪纸、木版年画、灯彩则展示着里弄节日浓厚的氛围;本帮菜、蟹粉面点、传统糕团唤醒最亲切的里弄味蕾记忆。文化的脉搏不仅在陈列中跳动,更在互动中勃发。
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顶核子、造房子、拉扯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记者发现,“九子游戏区”格外热闹,许多年轻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忆美好的童年时光,在游戏中触摸文化的印记。“弄潮”非遗奇趣集也吸引了在场观众的驻足,传统香道制作技艺、首饰制作技艺(金玉镶嵌)、传统木雕制作技艺、指掌画等14个非遗项目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展示丰富精美的非遗作品与文创,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在商场4楼还有“海上遗韵·非遗课堂”传统绳结制作和传统澡豆制作两节体验课程,通过非遗体验课程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力度,推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此外,虹口区各非遗保护单位、街道也将在“文化遗产季”期间开展57项线下及线上非遗活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