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定融入发展之“变”,上海公安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徐汇滨江,智如潮涌。作为全国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专业孵化载体,徐汇“模速空间”目前已聚集200余家大模型企业,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孵化器。

早在2023年揭牌成立前,徐汇警方就主动走进“模速空间”。指导企业建立技防物防设备、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一系列前置警务服务让入驻企业切实感受到安全可预期、权利有保障、诉求有回应。

这正是上海将“法治”之定,融入发展之“变”的缩影。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牢牢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同频共振”,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创新社会治理护航新业态发展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下的治理创新。

作为在线经济发展的热土,杨浦区集聚了100多家重点互联网企业。企业既享受着时代赋予的机遇,也容易被恶意投诉、网络安全漏洞等难题所困扰。

2024年,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建立“网桥行动专班”,推进网安警务室建设,通过跨部门协同作战,整合全警种力量,着力破解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烦恼”。

目前,杨浦区已建成8家企业网安警务室、2家园区网安警务站,查防企业网络安全漏洞1200余处,打击涉企网络案件125起,推出12项惠企业务服务,为数字经济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新业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从业人员劳动关系不明确、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衍生出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

对此,上海市公安局坚持法治思维,持续深化“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专业资源,会同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全力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于重复涉企警情,警方落实分局局长、派出所所长“双长盯办”机制,靠前主动调解,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以来,累计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纠纷

严打新形势下涉企违法犯罪

今年3月,长宁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成功侦破一起虚假报销职务侵占案件。面对10万余条财务报销记录的“迷雾”,警方通过数据智能碰撞比对,立案当日就锁定了5张用来反复报销的发票,将“监守自盗”的财务主管徐某抓获,及时冻结300余万元赃款。

清除“蛀虫”之外,还需净化企业生态,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破案后,“蓝鲸”护企工作站民警主动走进企业送上《风控建议书》,帮助企业扎牢安全“篱笆”。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发展中的效率和安全得以兼顾。

2024年4月以来,上海全市先后成立17家“蓝鲸”护企工作站,变企业“上门求保护”为“保护送上门”,打造家门口的一站式“护企管家”,“全方位”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一年多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累计破获职务侵占、合同诈骗等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400余起,帮助百余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9亿余元,收到企业感谢信、表扬信、锦旗1600余件。

自媒体时代,网络生态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涉企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的快速传播,不仅损害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编造、传播涉企谣言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打造安全有序的清朗网络空间。”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副总队长刘岭表示,今年以来,警方在全市大型产业园区建成运行33个“守沪e站”网络安全服务站,累计侦破涉企网络犯罪案件180余起,为1.8万余家企业提供了网络安全保障。

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公司发邮件说落户流程可能需要大半年,实际上不到一个月就办好了。”得知自己的户口办妥了,华为员工王先生吃了口午饭就来到西岑国际人才港公安户籍窗口领取证件,再回去上班,一来一回只需半小时。

随着华为入驻练秋湖研发中心,青浦公安分局金泽派出所也出现了一波办证高峰。为了方便企业员工就近就便办理公安业务,青浦警方在西岑国际人才港专门开设服务窗口,对户政、出入境等23项高频业务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极大节省了员工的时间和精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一流的政务服务水平来匹配,业务不仅要“能办”,更要“好办”。2025年起,首批有效期二十年的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期满。为了填补市民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服务空白,上海警方推出居民身份证办理“夜间专场”,全市278个公安派出所综合窗口每周一、三(法定节假日除外)延长服务至20时,让“都市夜归人”也能享受“错峰办证”的便利。

为更好地服务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出入境管理部门近年来先后推出6批47项出入境新政,其中“优化邮轮边检查验手续”等5项出入境改革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试,已惠及约5万人次。推出“警心境力”服务包,搭建海外人才直联平台,用“一口对接、一窗服务、一人一策、一跟到底”的“一站式”服务,让上海成为海外人才的梦想实现之地、事业腾飞之地。

截至目前,已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门式”服务超万人次,协力引进外籍高端人才1400余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