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老赖”?95后法官助理讲述执行故事
2025-07-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出生于1999年的范斐鑫钺,2023年进入金山区法院,今年4月,她开始跟着上海法院“办案能手”、85后法官王见文学习办理执行案件。如何面对“老赖”?范斐鑫钺讲述起执行故事。

  ◇  讨要装修款树林里找到被执行人  ◇  

从未知到已知,再到不断地熟知,每天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案情和形形色色的当事人?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这是一个普通的执行案件。原告李某为被告陈某的店铺进行施工装修,但陈某迟迟未给付装修款。

经调解,被告陈某支付原告李某装修款50000元,此款自2024年10月起于每月月底前支付3000元,直至全部清偿为止。然而陈某并未如约支付装修款且始终失联,故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那天,申请执行人李某发现了被执行人陈某的踪迹。

终于,在村里的树林中,法官找到了躲藏的陈某。“由于小道狭窄,两边又长满了高大的香樟树和杂草,车辆根本无法驶入,我们当机立断,下车快步朝被执行人走去。”范斐鑫钺说,“看到我们,陈某不仅没停下,反而边打电话边朝着相反方向离开。王老师边跑边朝他厉声喝止。对方这才停下脚步,讪讪表示自己一直在打电话,没有注意到我们。”

法院里,陈某还在找各种借口跟申请执行人解释自己没有按时付款是因为亲属生病导致最近经济有点困难,申请执行人让他拿出证据,陈某却开始支支吾吾。见陈某仍心怀侥幸,王见文法官依法对他作出拘留15日的决定,陈某见法院动真格,一下子慌了神,急忙表明自己愿意履行。

在强制执行措施的威慑下,陈某认识到拒不履行的后果,当场支付28000元,并由第三人对其后期履行进行担保。考虑到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了和解协议,且有第三人对该笔债务的履行进行担保,王见文法官决定暂缓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此外,对于被执行人的拒不履行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六款,法院对被执行人罚款人民币2000元。

“生效法律文书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任何试图规避、抗拒执行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切勿心存侥幸。”范斐鑫钺提醒。

  ◇  “那我就再信你最后一次”  ◇  

“之前已经给过他很多次机会了!我不会再相信他了!”接待室里,申请执行人何某背过身去,拒绝沟通。被执行人张某神色惨淡:“能不能再相信我一次?我一定会还的!”接待室的气氛一下子跌到冰点。

2023年,何某借给张某一万余元,后多次催讨,张某始终不归还借款,何某一怒之下将张某告上法庭。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张某自2024年8月起,按照协议要求定期向何某支付款项,直至付清何某的借款本金、利息及损失。若张某有任何一期不履行,原告何某可以就余额部分一并申请执行。    

2024年12月,张某未能按时转账,何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核对两人的转账流水时,范斐鑫钺的心里不禁产生疑惑:2024年8月至11月的借款,张某均如期向何某还款,怎么到了12月就戛然而止呢?

经沟通与查证,她了解到张某并非不想还钱,而是生活确实遇到了困难。“2024年年底我母亲病重了,医药费很贵。我本身也就是一个在市区路边收停车费的工人,住房租在乡下宅基地的一个平房里,每天要坐车去市区上班,加上吃饭的开销,所以12月底的余款我是真的付不出了。”张某语气窘迫。

一边是着急执行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确有难处、经济拮据的被执行人,范斐鑫钺陷入了两难。究竟该如何是好?在她犯难之际,王见文法官指点迷津:“对于生活困难且有还款意愿的被执行人,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尽力从情、理、法等方面去协调申请人、被执行人换位思考,促成双方和解。”

于是,他们约了双方当事人到执行局进行面对面沟通。双方刚一见面,申请执行人何某就开始数落张某过往言而无信的种种。为了消除何某心里的疙瘩,王法官当场让张某调出手机里的账户流水,看着流水里大笔的医药费支出和捉襟见肘的余额,何某终于缓和了语气:“那我就再信你最后一次!”双方最终达成了执行和解。

“这段时间的学习办案,不仅让我直面执行工作的复杂性,也逐渐明白执行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范斐鑫钺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在法制岗位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