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新书首发,“伟大建党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系列活动在沪举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7月23日,“伟大建党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系列活动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隆重举行,一批成果现场发布并启动项目,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载体。现场还汇聚了全国多地革命场馆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共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复旦大学望道学院编辑出版的《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年鉴(2021-2022)》《先锋:新时代好青年的精神榜样》三部新书首发。作为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项目,“大道丛书”编纂启动仪式同步举行。该丛书由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联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策划,以“史实见精神、故事讲道理、细节触灵魂”为特色,将系统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
针对青少年思政教育创新,活动推出两项重点举措:“大思政・融五育・树新人”红色周一实景课堂——黄浦区中小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与“向阳而生——全国青少年初心之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前者由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黄浦区教育局打造,构建“学科化融入+场景化体验”的全学段研学模式;后者联动美团、携程等企业资源,设计串联革命场馆与人文地标的特色线路,助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说课展示环节,分别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武晓菲以“中国有了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题,用儿童化语言讲述建党故事;上海市世外中学刘凯旋结合《新青年》探讨青年责任;上海市曹杨二中郑佳从“主义的抉择”切入解析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张林则聚焦“伟大建党精神与人民城市的青年参与”,展现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
会上,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望道研究院理事长焦扬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是个很好的命题,二者要真正贯通融入落地落实,则要不断创新探索,持之以恒。要夯实根基构筑主阵地,结合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因子,强化伟大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要激活效能建强主课堂,推动伟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实现全覆盖,不断加深学生对伟大精神的长期记忆和整体印象;要凝聚合力唱响主旋律,统合课内与课外、网上与网下、校内与校外资源,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把思政教育引向历史场景、改革情景、奋斗前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潘敏指出,近年来,上海持续深入推动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高水平建设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和各个高校研究中心,推出了一批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红色文艺作品,连续两年举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学术研讨会、“光荣之城”上海红色文化季,让伟大建党精神浸润全城。持续推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工作,充分挖掘资源、探索创新路径,促进馆校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红色资源成为新时代“大思政课”最深厚、最鲜活的育人沃土。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顾红亮强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强化制度创新、推进试验体系建设、深化实践导向,积极探索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实施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工程,扎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打造“概论课+专论课+个论课”上海模式;持续推进思政课案例教学改革,用好上海红色资源和改革开放生动实践,促进理论知识具象化,强化教学实效;培育“大思政课”建设品牌,开展试验区(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行动,打造一批馆校合作优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资源。
当天下午,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初心教室举行的研讨会上,来自复旦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单位的12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大思政课”建设等主题深入交流,为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贡献智慧。
与会者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用好红色资源,让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