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何以中国,大学生在暑期淬炼“中国之治”的青春本领
2025-08-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围绕“中国之治”社会大调研主题,由会计学院持续四年组织开展“何以中国,讲好故事”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期,学校共出征45支社会实践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江西、山西、新疆、青海等13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围绕经济治理、文化治理、基层治理、生态治理等核心议题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单位、大中小学、田间地头实地探访,在实践中感悟“何以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淬炼“中国之治”青春本领。

  ◆  讲述“忠诚于党 唯实为民”的治理故事  ◆  

“玛沁县林业草原站站长更藏全年跑遍35个村庄,对十里大山牧民情况如数家珍,这就是党员服务‘中国之治’最鲜活的初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江脉织绿”实践团队成员成依语有感而发。在“信仰的足迹”第三季实景微党课拍摄中,她感悟:“我们用镜头记录治理故事,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忠诚于党、唯实为民’从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治理细节的行动指南。”

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为了更好地学习领悟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校成立暑期社会实践专项临时党支部,师生党员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为指引,在实践地拍摄制作《“嵌”入幸福圈“领”距离共建》《守护绿水青山,共筑美丽乡村》等30堂微党课,认真学习运用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财富,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

  ◆  专业赋能助力“中国之治”发展动能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实践团队以“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实践”为主题,在裴瑱教授等10位专任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上海松江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集团、上海创力集团等12家企业开展实践调研,团队精准梳理企业财务痛点与管理难点,用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形成15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我们发现医院在医疗试剂的成本管理中,存在‘信息化转型逐步推进’的情况——传统管理模式与新兴信息化手段并存,导致成本管控效能难以精准衡量。”会计学院2024级研究生周梓瑾介绍,同学们针对医院医疗试剂成本管理信息化前后的变化展开对比,深入研究信息化可为医院成本管理带来的具体价值。这种“用学识剖析实践现象”的过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行业发展中专业助力革新的意义。

  ◆  生态优先绘就“中国之治”美丽画卷  ◆  

在新疆昌吉市硫磺沟废弃矿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王如燕教授率领实践团,以“生态修复+文旅赋能”为核心思路,精心规划“矿区花谷——杏花河谷”特色游线,着力打通生态修复与文旅经济联动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这支团队依托绿色审计专业优势,为昌吉市审计局开设“大数据审计转型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专题培训课,量身定制数据模型、风险清单与案例库,为当地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贡献专业智慧,用言传身教引领青年学子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传承。

在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注脚,上海地铁连接着整个城市的跃动脉搏。实践团队关注志愿服务,并以青年视角建言如何探索大客流志愿服务机制。

而在景德镇,也有实践团队正在追寻总书记的足迹,用心感知陶瓷的发展名片。“我们在景德镇遇到一位做‘釉里红’的老匠人,他的作品工艺精湛,但只能靠线下销售,订单量很不稳定。”2023级本科生杨昊达和实践团队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行业数据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大提升路径:搭建电商与文创融合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推动“非遗+研学”模式丰富体验场景、加强品牌跨界联动提升文化影响力,希望以青春之力助力传统陶瓷工艺在当代焕发新生机,增强青年文化自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