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这两个工程有了新进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刘春霞 通讯员 尚机轩/文 刘晶晶/视频
9月11日,横跨黄浦江的第14座越江大桥——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迎来主桥主跨钢箱梁顺利合龙,全桥桥梁实现结构贯通,向2026年全线通车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同日,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2+6”项目群项目之一的旅客捷运系统一阶段项目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旅客捷运车辆新基地同步启用,成为四期工程开工以来首个交付运营项目。
黄浦江第14座越江大桥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横跨黄浦江的第14座越江大桥——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迎来主桥主跨钢箱梁顺利合龙,全桥桥梁实现结构贯通,向2026年全线通车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是上海市目前规划中黄浦江上的最后一座大型越江桥梁,这也意味着黄浦江上所有规划中越江大桥的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9月11日,在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这一工程现场,记者看到,大桥主桥主梁施工已经顺利结束,项目转入主缆施工阶段,红色合龙字样显示出喜庆色彩。
据介绍,目前跨越黄浦江大桥共有14座,穿越隧道有20条,嘉松越江大桥为黄浦江上第14座大桥,也是规划中的最后一座。越江大桥中,由城投公路第一事业部负责建设的共有7座。
城投公路第一事业部第一现场指挥部指挥孙轶凡告诉记者,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位于松江区,北起金平路,南至松金公路,是服务松江新城与金山新城的重要跨江通道。项目建成后,原本需要绕行的两岸居民,可以少绕30分钟的远路即能互相连通,彻底改变两岸居民“隔江相望”“绕行奔波”的困境,实现跨江“便捷直达”,将进一步完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加强嘉青松金地区交通联系,优化上海西南部地区路网结构。
作为规划中黄浦江越江大桥中的“幺儿”,这座大桥设立了双向6车道搭配两侧慢行系统,既满足机动车快速通行,也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安全舒适选择,实现“快行”与“慢行”和谐共生。“这是唯一一座实现人行、骑行、车行同步上桥的大桥。”孙轶凡告诉记者。
主桥创新性地采用永临结合扣索系统,为596米自锚式悬索桥。主桥桥面全宽36.6米,双向6车道并设置两侧慢行系统,引桥长约827米,线路总长约1825米,是黄浦江上首座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其跨径在国内同类桥梁中位居前列。
刘晶晶/图
记者看到,主桥上的“窗花”结构尤为醒目。孙轶凡介绍说,这也是此次大桥主塔施工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应用。通过“翻模+液压爬模”组合工艺,确保了高达90.1米的主塔结构精准封顶,而“窗花”造型的正是约200吨钢结构,横撑在60米高空实现精准吊装就位,从远处看,如同为主塔挂上了“中国结”。
主塔“窗花”钢结构横撑是桥梁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构造——在建设期间“先梁后缆”施工工艺中承担起主跨钢箱梁临时斜拉的重任,未来在大桥运行期间,当主缆需要更换维修时,可以利用“窗花”重新斜拉,为大桥主缆及吊杆更换提供强有力的后备支援。“这也体现了我们从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建桥思维。”孙轶凡表示。
此外,工程中还克服了一系列难关。如此前完成的大桥主墩施工过程中,面对上海复杂地质条件的挑战,完成超深钻孔灌注桩施工——68根直径2米、桩长100米及36根直径1.5米、桩长90米的“地下长城”稳稳扎根,为桥梁建设打下了坚实根基;大桥主墩哑铃形承台混凝土方量约3800立方米,采用一次浇筑成型,创新应用动态温控技术,有效破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易产生裂缝难题,为工程质量筑牢“安全屏障”;在大桥边跨施工环节,单侧重达4700吨的边跨钢箱梁通过“步履式多点同步顶推”技术以2毫米内的超高精度完成142米顶推,最终为本次主跨合龙创造了有利条件。
黄浦江已建成13座越江大桥:松浦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松浦二桥、闵浦大桥、闵浦二桥、松浦三桥、金山铁路黄浦江特大桥、辰塔公路横潦泾大桥、闵浦三桥。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首个交付运营项目旅客捷运车辆新基地启用
记者11日从上海机场集团获悉,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2+6”项目群项目之一的旅客捷运系统一阶段项目已顺利通过由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上交协轨道交通咨询公司组织开展的专家评审,旅客捷运车辆新基地同步启用,成为四期工程开工以来首个交付运营项目,为后续工程节点按期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浦东机场旅客捷运系统自2019年9月与卫星厅同步投运以来,一直承担两座航站楼与卫星厅之间24小时不间断的旅客运输任务。2020年1月4日,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作为T3航站楼的重要配套设施,旅客捷运系统也面临升级扩容需求。为同时满足工程建设和捷运系统正常运营,上海机场将四期捷运系统建设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为新建四期捷运车辆基地和T3航站楼区域西线工程,二阶段为建设东线工程并与T3航站楼同步建成投运。
捷运新基地占地面积超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设有检修综合楼、洗车镟轮库、试车线等功能单元,新增列车外部自动清洗机,更好满足列车运营维护、临时检修、日常保洁等作业需要。相比原基地,新基地大幅优化了空间配置,增加了停车股道数量,并首次设置独立试车线,实现部分列车动态调试功能,进一步提升列车维护检修效率。
工程建设充分践行“建设运营一体化”理念,通过先进技术与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为捷运车辆停放、检修、调试和运控联动提供更好支撑与保障。创新引入轨旁综合监测系统,实现对车厢外部全面无接触监测,自动识别部件丢失、损伤等异常情况,全面提升检修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
为解决捷运系统“边建设、边运营”的难题,建设方与运营方研究采取“单控区交替改造,全控区集中调试”方案,综合联调联试涉及信号、通信、供电等专业项目112项,为浦东机场史上之最。8月24日凌晨开展的运行控制中心(OCC)系统切割作业,难度堪比“换脑手术”,机场建设指挥部与浦东机场干部职工通宵奋战,争分夺秒完成了信号、供电、通信等核心系统的无缝接入,以零差错实现新旧基地功能切换,实现旅客“无感”改造,彰显了上海机场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精细化管控能力。
新基地投运后,将作为浦东机场捷运系统的智能中枢,满足运行监测、远程诊断、故障预警等核心功能,以更加高效便捷的体验度服务广大旅客在机场出行,为上海加快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贡献新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刘春霞 通讯员 尚机轩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