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05后组队研发VR游戏,想要为反霸凌发声
2025-09-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我们能对霸凌做些什么?”在一次专门讲述校园霸凌的心理课后,05后学子王瑞陷入了沉思,这也是他和团队设计“破牢之声——VR反霸凌的引领者”项目的灵感。

在王瑞看来,霸凌并非仅仅是肢体上的,还可以是语言上的,让老师同学误认为是同窗之间的玩笑。他希望通过VR反霸凌,让大家能身临其境地感知到霸凌的危害,不再沉默。

让人欣喜的是,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这个由青年学子设计的项目获得了铜奖。

研发VR产品反对校园欺凌,保护“少年的你”

很多人对校园霸凌的认识来源于一部电影《少年的你》,影片中易烊千玺和周冬雨饰演的故事直指一个主题:反对校园欺凌,保护“少年的你”。

彼时,还在上海行政管理学校就读的王瑞上了一门心理课,他发现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对校园霸凌现象不以为然。他随机询问了几位同学,大家都表示没有切身体会,不感兴趣。

“可能大家觉得这件事离自己很遥远吧。但其实在信息化时代,校园霸凌的形式也在变化,比如网络暴力在校园里也会发生。”王瑞组建了逐火工作室,希望设计一款反霸凌VR装置,大家戴上VR后可以体验一些场景,了解何为校园霸凌。

在关卡的设计上大家碰到了一些难题。在一番头脑风暴下,团队成员撰写了一个游戏剧本:用户将扮演失聪少年陈默,通过探索超现实(霸凌现象隐喻)校园场景,揭露自己好友叶雨晴被霸凌致死的真相。

“坦白地说,《破牢之声》是一款以校园欺凌为核心主题的心理教育体验产品。我们希望通过沉浸式交互设计,将道德抉择与整个霸凌系统的复杂性深度绑定,引发用户对旁观者以及整个霸凌系统中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观者三者关系的反思。”王瑞介绍说。

王瑞介绍说,团队成员给这款VR产品设置了6种主线结局+4种隐藏结局,基于用户的沉默选择、记忆修复率、NPC信任度动态生成。在体验过程中,抉择也会改变环境(如涂鸦文字、物理现象)等,产品采取了VR技术融合,通过手机和VR眼镜扫描现实场景,触发全息记忆碎片和超自然事件。通过LBS定位技术结合校园安全教育,用户可以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中解锁限定的特殊效果。

原本以为技术才是最大的难点,但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王瑞和小伙伴们越来越觉得心理方面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卡点。

众人在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B级沙盘游戏咨询师、团体沙盘游戏分析师、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指导专家董振华后,对方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区别。这给了王瑞一些启发:的确,低龄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差别,需要考虑到VR产品和心理的关联度。“我们打算设计心理压力系统,通过手环、智能手表的心率检测功能动态调整画面效果,用户理智值也会影响场景的体现感和解密难度,压力值一直过大会触发保护机制(暂停用户进行体验)。同时分年龄,性别和承受能力创建不同程度的体验方式。”

55%的被调查者表示“反思自身旁观者行为”

那么,这款反霸凌VR的前景如何呢?团队成员开展了问卷调查。

“根据我们进行的社会调查,以及在各种网站和平台上发布的线上问卷调查显示:市面上目前缺少以针对校园霸凌为主旨通过VR设备进行体验的新奇方式,并且大多数用户都愿意对该体验进行尝试。”王瑞介绍说。

通过问卷星调查显示,55%的被调查者表示“反思自身旁观者行为”,体验结束后主动愿意学习反暴力知识的用户占比64%,选择多结局体验率高达40%,社区被调查者DIY设计谜题超3000条,形成可持续内容生态循环。数据显示,有30%的被调查者愿意为校园欺凌事件进行爱心捐款。

在尝试与校方进行合作的时候,校方提出了几个问题,VR设备会让学生沉迷暴力场景吗?教师如何将VR融入现有课程?如何证明比传统班会课有效?

王瑞解释说,为了防网络沉迷,VR系统内置创伤缓冲机制,当学生的心率超过120自动切换辅导场景。在时间把控上,单次体验的时间≤25分钟,周累计≤2小时。同时,87%学生在体验后表示“更倾向打破沉默而非旁观”,实现了教学目标。针对如何将VR融入现有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打算提供四阶段融合教案,分别是提供课前的VR认知、课堂角色扮演、VR干预模拟、课后数据分析简报(详细报告分析需要付费)自动生成教学建议。

“应对第三个问题,我们通过在自己班级的心理健康月主题班会获得了一些数据,实验证明,我们的体验的知识点记忆率高于传统班会,提升率高达107%,行为改变意愿提升率高达162%,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班会,能达到预防目的。”王瑞介绍说。

如今,已经到上海市工商职业学院就读的王瑞打算继续率领原有的团队打磨这款VR产品。

他认为,这款产品的开发很有社会意义。“近年来,欺凌事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痛点。如何有效遏制欺凌事件产生的上升态势,成为安全预防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欺凌的警示和教育问题日显重要。但目前由于团队技术力限制以及团队成员基本由学生组成,我们对校园霸凌的认知更加透彻,所以我们的团队当前将主要聚焦于校园霸凌的体验卡开发。这个项目诞生于校园霸凌主题心理课堂,核心目标是降低霸凌发生率。响应教育部‘用市场化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服务’的号召。”

王瑞透露说,不排除未来会学习德国“双元制”,即企业付费定制CSR培训(商业行为)补贴学校免费使用(公益行为)。这种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ESG驱动的教育新基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