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场”,南大智慧城步入建成投用加速期
2025-09-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9月30日,坐落于南大智慧城的南大中央公园将迎来试运营。届时,恰逢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启,这座公园将以科创为脉络,有机串联区域内的产业、商业资源。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12日采访获悉,历经多年综合整治,南大智慧城已初具雏形,6.3平方公里的焕新空间,正成为扎根于此的新产业、新企业的“创新场”,也演绎着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场”的蝶变故事。

目前,南大智慧城各载体建设已进入建成投用加速期,区域产业发展势能持续释放。其中,西南片区产业先行区已建及在建建筑总量达96.8万平方米,南大数智中心、数智绿洲一期、科创之门、数智绿洲二期等重点科研办公载体已陆续竣工交付。

公园旁上演露天音乐会

南大中央公园9月30日“首秀”

9月30日至10月7日,南大智慧城开学季暨城市空间艺术季将以丰富的活动覆盖整个国庆长假。届时,南大中央公园将化身科技与艺术的交汇地。作为艺术季的“开场”,9月30日晚的“南大之夜音乐节”将率先点燃热情,现场将搭建极具未来感与音乐氛围的专属舞台,邀请张韶涵、杨宗纬、唐汉霄等知名歌手及实力乐团登台献唱,开启一场活力满满的露天音乐会。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庆假期,南大智慧城还将迎来国庆中秋主题游园活动,包括智慧乐跑、游园趣展、ROBO快闪展、露天电影、汉服展演、萌宠嘉年华、风尚集市、城市梦想家、元宇宙RAR等板块,满足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在这里,科技距离生活不再遥远,“智慧乐跑”中,带领人们跑步的是宇树人形机器人;在惬意闲适的午后,给人们逗趣的或许是机器狗的杂技秀。

南大中央公园的“首秀”,正是南大智慧城“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实践的缩影。相较于传统产业聚集区,南大智慧城更注重“工作-生活-休闲”的深度一体化,通过高密度混合开发模式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面向未来,其规划建筑体量达540.8万平方米,将承载产业与居住人口超10万。

南大智慧城建成后效果图

事实上,选择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宝山分展)作为南大中央公园的“首秀”,背后自有深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宝山南大区域承接着大量皮革、化工、仓储业,流动人口集聚。产业转型中,南大智慧城坚决摒弃高污染、高能耗的劣势产业,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腾出宝贵空间。虽然发展资源有限,但规划者坚持留下占地面积约300亩的南大中央公园。这无疑是上海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新探索——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含金量更高、含绿量更足。在此背景下,南大中央公园被赋予的期待从来不止于景观绿地。它是历史变迁、价值观、文化特质及审美追求的综合体现。

沪嘉快速路主线“抬升”工程落地

区域交通格局有望迎来重大升级

一个区域能否吸聚人气,道路建设是重中之重。随着S5沪嘉快速路主线“抬升”工程落地,南大智慧城的区域交通格局有望迎来重大升级。沪嘉高速将与中环路、外环高速、沪嘉-嘉闵联络线构建三处互通立交,同时打通南北向多条支路、新增贯通性干道。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能大幅改善宝山南大地区沿线交通环境,更将加速两大区域的融通发展,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紧邻中环的南大智慧城,在西上海主线路网的持续赋能下,“左右逢源”的交通便利性愈发凸显,对接沪苏两地的枢纽功能也将显著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沪嘉高速主线抬升方案中,特别在进出主线处增设祁连山路双侧匝道,可将南大智慧城紧密接入沪嘉高速抬升段;同时,区域还将与普陀区桃浦智创城形成地面多干路接驳,“高架+地面”的双层级交通规划优势充分显现,进一步消弭两地的空间区隔,让路网无缝对接、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生活同步进阶。由此,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更优化配置,在更为开放流动的边界中放大区域吸引力,构筑起竞争新优势。

目前,南大智慧城市政道路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已建及在建道路总长32.2公里,其中祁连山路、南大路等主干路,以及丰皓路、汇丰路等30余段市政道路均已建成通车,内部交通路网体系正逐步完善,为区域发展夯实基础。

不仅是道路建设,更多配套资源服务也变得可及、可享。目前,南大智慧城区域内已开通轨道交通7号线、15号线,规划中的18号线、31号线与城际铁路南何支线将进一步织密交通网络。教育资源方面,已形成“全龄覆盖、优质多元”的成熟格局。比如,基础教育阶段,区域内不仅有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上海市宝山区南大实验学校,还布局多所优质幼儿园;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9月已启用。医疗资源方面,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二期等优质医疗资源相继投入使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积极适应市场形势,南大智慧城还创新探索“商业办公+住宅捆绑”的TOD开发模式,与华润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推动丰翔路TOD、南大路TOD联动开发,打造商业旗舰中心,并开创了拿地当天即方案公示、88天即实现开盘的“华润速度”。其中,万象系旗舰商业综合体以“北上海商业标杆”为定位,引入品牌中30%为区域首店。

精准锚定三大未来产业集群

持续完善投资促进与招商服务功能

放眼全市,不乏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后发者”的南大智慧城,力求瞄准赛道、靶向发力。

在产业导入方面,南大智慧城精准锚定“数字经济+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三大未来产业集群。同时,在产业集聚与平台建设上持续突破,以高能级项目、特色园区与全链条服务,构建起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区域发展成果亮眼,产业规模与资本活力同步攀升。

一批龙头企业扎根,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进驻,产生了“链式效应”。比如,中国中车全资子公司中车资产整体从北京迁驻,捷瑞肯智能全球总部、太初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全球总部已入驻办公;人形机器人领域“明星企业”宇树科技签约落户,其亚太研发中心选址优越,可俯瞰南大中央公园与“科创之门”地标,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特色服务载体,处于不同领域、成长阶段的企业,所需服务各不相同。在这一方面,南大智慧城积攒了不少经验。比如,成功入选市级特色产业园的“数智南大”园区,聚焦软件服务、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赛道,布局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吸引本源量子、创新奇智、明奇网络等领军企业入驻。上海首个以合成生物为主题的产业园——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园区TOP30”,汇聚合生科技、吉态来博、新镁生物等优质企业。上海(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更实现挂牌与实体化运作,通过组建“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董秘培训测试、项目路演、行业论坛、企业培训等全链路金融服务。

依托宝山区构建起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发展保障体系,南大智慧城以“精准高效”为核心,全面强化招商与企业服务团队建设,持续完善投资促进与招商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覆盖报批报建、工商注册、税务办理、政策解读、金融对接、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同时针对人才需求提供全周期保障,在落户办理、住房安置、子女入学等生活维度给予支持,切实营造“宜业又宜居”的环境,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人才集聚扫清障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