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上海青年美展为何“出片”?青年艺术家探索科技艺术融合之路
2025-09-14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我怎么感觉这次上海青年美展这么出片呢?”观众张先生一边看着自己随手拍下的照片,一边喃喃自语。“机·智——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9月13日晚在刘海粟美术馆。青年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出片”确实是本次青年美展的一大特色,其背后是青年艺术家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深入探索。

这种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在今年青年美展的“机·智”这个主题就可以显示得很鲜明。青年美展总策展人、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林明杰告诉记者,今年青年美展“机·智”这个主题,“机”代表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智”则彰显人类独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者碰撞出的,是艺术在人机共生时代的无限可能。“在算法重构生活的当下,我们急需探索人类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应对能力的各种可能性。”

据悉,共收到海内外青年艺术家4060件/组投稿,最终展出作品380余件/组。展品按类型分为“综合”“艺术”“设计”“装置”等板块,涵盖绘画、雕塑、新媒体影像、数字艺术、跨媒介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占据刘海美术馆一楼“综合类”展厅区域C位的就是一件兼具科技感与传统意蕴的装置作品《六十仪》。作品正面刻地支,透镜中是地支对应的生肖,反面刻天干,透镜中则是从一到十的数字。作品的运行轨迹类似“玄”字的金文大篆写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盯着这件作品看了很久,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治愈感”。

青年艺术家王棕正的作品《有用的温度》展示由纤维材料制作的机械臂尝试编织一条围巾的画面。“小时候,奶奶会在校服里绣上我的名字,在科技发达的当下,回想起奶奶那时的动作、神态,仍然记忆犹新。”王棕正解释,这件作品希望探讨算法时代无法捕捉的“美”,即使科技能模仿编织的动作,但独属于人类的情绪和温度是无法替代的。

负责“艺术”与“设计”板块的策展人陆俊毅表示,“青年艺术家的视角是新奇的、多元的,一方面他们带来全新的创意,另一方面,像传统水墨画这种形式,青年艺术家也以融合创新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理念。”以《一群喵的幽默算法》为例,把一只只“丑得有戏”的猫拼贴成整体,它们表情搞怪、姿势滑稽,各有憨态,却是作者吴丽华眼中最真实的“机智”。在陆俊毅看来,这些作品展现了青年艺术家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生活化而有趣。

也因为今年的作品很“出片”,很潮流,所以作品可以和商圈完美融合,成为引流大杀器。在规模上,除刘海粟美术馆本馆展厅外,展览首次增设C·PARK海粟文化广场D栋及中庭广场区域,以更广阔的空间容纳时代青年艺术才思的奔涌。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由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文联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

据悉,自1980年“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创办以来,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已走过45年历程,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级青年美术展之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