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节激活文旅商联动,绿色照明照亮上海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每晚18点,以静安寺广场建筑立面为巨型画布,一场灯光秀将通过动态光影与建筑肌理的巧妙融合,勾勒出关于“家园”的温情叙事。这是将于9月29日-10月08日上演的“闪亮·上海静安光影季”画面。记者了解到,本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与文旅、商业、产业融合,已经显现出效果。
光影节拉动消费
各商圈销售额上涨
正在举办中的上海国际光影节,正在引发商业聚集效应。
在静安公园1号门东侧的“洞见220”快闪体验空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久光百货营业部经理许晓表示,光影节期间,游客打卡拍照莫高窟第220窟等比例微缩模型、敦煌文创等商业联动元素,就能到久光领取抵用券,已覆盖商场约八成的商户。数据显示,在上海国际光影节的带动下,久光百货的化妆品销量比平常周末增长了10%,餐饮销售额增长了15%。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举办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充分激发商旅文体等各个领域的活力。本届光影节组织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多维度光影艺术促消费活动,助力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外摆经济。
以“光影+商业”为例,徐家汇、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等20个以上市级商圈、世博商业中心等10个以上区级商圈与光影节联动,推出一批融合光影艺术、夜市、花市等元素的“光影市集”和各色“光影快闪店”。
静安公园内,《洞见220》沉浸式敦煌光影文化街区打破了时空界限。与敦煌研究院深度合作的城市空间中,伫立着还原敦煌壁画细腻笔触的“敦煌光影石窟”。多场精心编排的光影秀演以数字技术重现敦煌220窟壁画中的经典形象,让静态的艺术“动”起来。
在苏河湾商圈,国际光影艺术大赛的作品在百年石库门建筑慎余里外墙上一一呈现。每晚18点开始,每五分钟播放一件作品,全球艺术家以多元创意诠释自己心中光之家园。苏河湾亲水平台化身的“苏河光映厅”以滨水建筑立面为天然幕布,《光染画境》和《光之漂流》两场主题各异又一脉相承的建筑联动光影秀,串联起对“家园”的诗意解读。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景观处副处长乐嘉骅介绍,目前各分会场中拉动消费最明显的是徐汇和黄浦。9月19日,西岸梦中心夜间客流达4.6万人次,当天20时29分的2.66万人次创下了该商圈开业以来的最大瞬时客流。9月19日至21日,西岸梦中心3天销售额比前一周同期分别增长22%、29%、34%。黄浦区淮海中路商圈9月20日、21日两天销售额达1193万元,同比增长10%;新天地商圈同期销售额达1869万元,同比增长35.3%。
从节庆活动到产业赋能
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发布
在光影节主会场徐汇西岸举办的2025上海绿色照明论坛上,发布了一份《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2024》,为这场光影盛宴提供了产业层面的总结。
该报告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牵头,联合本市20余家单位共同编制完成,全面总结了2024年上海绿色照明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共有LED灯具约88万盏,其中通过2021—2023年道路照明节能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改造LED灯具约45万盏,节电2.1亿度。更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上海LED照明占比由2021年的21.9%大幅提升至83.9%。单灯年均用电量由987度降至600度,降幅近40%。
在区域分布上,全市16个行政区及临港新片区中,9个区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为市管设施,共301673盏,2024年已完成LED灯具改造176209盏。浦东新区作为区管设施中道路照明量最大的区域,共有灯盏156673盏,已完成改造104945盏。
景观照明领域,上海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充分挖掘景观照明节能潜力,全面落实智慧管理要求,有序降低景观照明碳排放。报告指出,上海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将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等元素巧妙融入灯光设计中。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采用经典静态的金色光线,凸显建筑的轮廓线与历史底蕴;陆家嘴运用LED、激光、多媒体等前沿技术,打造动态变幻、充满未来感的灯光景观,诠释上海“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格;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区域通过灯光技术与艺术构思的融合,构筑出现代时尚的夜间消费新空间。
上海国际光影节正是这种绿色照明理念的生动实践。报告特别提到,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以光影为纽带,深度融合文化、科技和城市更新,擦亮城市名片激活夜间经济,让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可感。
报告强调,绿色照明的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等生态效益上,更在于推动照明产业向高质量、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形成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生态。面向未来,上海将继续坚持城市照明产业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绿色照明的独特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