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与一座城市的双向奔赴!湖南携近1.8万个岗位来沪引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视频
“我今天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一投即中!”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南昌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赵晴,刚刚完成与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意向签约,难掩激动。
9月27日,上海展览中心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2025年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场招聘活动(上海站)在此举行。展厅内,511家湖南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展位前挤满了咨询的上海高校毕业生。这场跨越千里的“人才之约”,让沪湘两地的人才交流热潮在秋日里持续升温。
岗位盛宴:500余家单位携近1.8万个岗位赴约
“没想到湖南带来这么多优质岗位,不仅有三一重工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有事业单位和创业工位,选择太丰富了!”复旦大学2023级硕士生谭维松手持简历,在生物医药企业展区穿梭。“我学的是生物学专业,这些企业的研发岗位和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已经投递了两份简历。”
对于这场大型招聘活动,谭维松的感受是,“感受到了湖南对于我们青年人才的重视,也感谢湖南给予我们青年人的宝贵机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也希望将来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湖南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融入湖南、扎根湖南。”
据了解,本次上海专场招聘会是湖南“留湘来湘”系列招聘活动的重要一站。此次,参与上海专场招聘的企业单位超过500家,提供岗位总数近1.8万个,覆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有见习岗位和创业工位。其中,代表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有30余家,包括蓝思科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湘电集团、楚天科技、芒果TV等。
本次面向硕士、博士学历的岗位,和面向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岗位大致各占50%;年薪20万元以上的企业岗位超过2800个,其中年薪5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过60个。从岗位需求看,生产类、技术类岗位占比接近70%,市场类、销售类、服务类、管理类、行政后勤及其他类岗位占比约为30%。
除了提供大量的岗位外,记者看到,此次活动还邀请了优秀职业导师,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助力毕业生明晰职业方向。职业导师结合他们的简历,推荐合适的求职方向。
政策引力:73条“大礼包”破解留才难题
“取消应届毕业生三年内报考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工作经历限制”“国有企业每年新增岗位60%以上面向高校毕业生”“发放最高100万元大学生创业投资”……招聘活动现场,湖南省人社部门负责人介绍的留湘来湘支持政策,让现场的年轻人频频点头。
“湖南的政策诚意满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最关注的是住房和科研支持,这里不仅有租房补贴、购房补贴,还能提供实验室和团队组建支持,这在一线城市很难实现。”不少应聘者表示。
据介绍,作为聚焦建设年轻人友好省份、就业友好型省份,湖南省设立首批超5亿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最高额度达1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已支持创业项目2880个,累计投资9230万元;创业培训人数、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额同比分别增长21.8%、43.8%。按照空间类、平台类、综合类分类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全省正在孵化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达2758个。打造“创业在湘”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找政策、找导师、找课程、找资金、找场地、找设备、找活动等“七找”服务,全程陪跑服务大学生创业。
围绕就业促进、创业扶持、项目支持、经办服务、招录、生活保障六大类别,湖南系统梳理并发布了73条留湘来湘支持政策清单。湖南省委、省政府近期还将印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7条措施,比如鼓励国有企业拿出每年新增岗位的60%以上用于高校毕业生招聘,取消应届毕业生三年内报考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工作经历、社保缴纳限制,为来湘高校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一次性购房补贴等,措施更加精准,更加集成,也更加有效。围绕建设“15分钟就业圈、培训圈”,打造了贯通全省的3.2万余个经办端口,建设了3000个充分就业社区、400多个零工市场(驿站),全力构建服务网络。还构建了“智慧人社”“湘就业”“人社超市”“码上通”等“一网一码两平台”网办服务矩阵,实现政策信息“一屏掌控”,人社业务“一键办理”。此外,还上线了“创业在湘”和“留湘来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岗位推荐、简历管理、政策解读、AI服务、面试测评等五大功能。目前,平台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超30万个。
从“心动”到“行动”的双向奔赴
“2018年,我响应‘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把企业全球运营总部搬到长沙,如今员工从几百人发展到上千人,营收增长数十倍。”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的分享,让现场毕业生眼前一亮。这家被称为“中国Adobe”的AIGC企业,如今在长沙打造了AI研发中心,还推出“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长沙宜居房子、干全球AI事业”的人才策略,今年更启动“校招生百万年薪”计划,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同样扎根湖南的还有捷易生物创始人朱智。“2017年,我把企业生产和医检所从上海迁回长沙,行政审批一路绿灯,雨花经开区还以投资方式帮我们解决融资难题。”这位在沪湘两地创业15年的长沙伢子,用“三个划得来”总结回湘感受:时间成本划得来、政策资金划得来、政企关系划得来。“湖南不仅有优惠政策,更有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现在我的项目优先考虑在湖南落地。”
曾在硅谷工作的希迪智驾无人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盛维天,也分享了自己的归湘经历。“2020年,我放弃硅谷的工作回到长沙,不仅因为这里有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基础,更因为能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说,长沙的低房价、短通勤,让他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投入研发,“现在我们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产品已在全国多个港口落地应用。”
“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时,我选择回湘当老师。14年里,我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这是湖南教育沃土给予我的滋养。”长沙市雅礼实验望城学校校长杜渐的分享,引发了上海师范大学师范生们的共鸣。
杜渐介绍,湖南拥有雅礼中学等百年名校,在基础教育领域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南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集团化办学,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我所在的学校加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影子校长’联盟校,实现了沪湘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他邀请更多教育人才来湖南:“在这里,你的教育理想能生根发芽,你的奋斗一定会有回响。”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将融入湖南。“我今天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一投即中!”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南昌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赵晴,手持与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意向签约函,难掩激动。她坦言,湖南的人才政策和医院的科研平台最打动她:“这里能提供独立实验室,还有强大的导师团队支持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项目,可以给我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
湖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卫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短短一小时就收到数十份简历。“我们带来了科研岗、临床岗等多个优质岗位,为人才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金等‘一揽子’支持。”他表示,医院正全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期待更多像赵晴这样的青年人才加入,“湖南对人才的渴望是真诚的,我们张开双臂欢迎大家。”
“湘菜够辣,刚好配得上你热辣滚烫的青春”“橘洲夜空的烟火,总能点亮你心里的小宇宙”。这场跨越长江的“人才之约”,不仅搭建了沪湘两地人才交流的桥梁,更是人才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