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记住信仰最震撼人心的模样
2025-10-15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沉默的荣耀》自开播后即创下央视八套黄金档开局收视新高,连日位居收视榜首。在社交媒体上,“沉默的荣耀”主话题播放量超3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6.7亿,衍生话题“替烈士看看今天的中国”破亿。引人注目的是,这部剧在宝岛台湾也激起了广泛关注与热议,当地媒体纷纷将其作为焦点话题进行报道,不少台湾民众在追剧后自发追索历史,甚至专程前往英雄就义地缅怀瞻仰。

《沉默的荣耀》的题材自带关注度。因为刻画的是真实人物,与虚构谍战剧“走向光明”的结尾不同,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吴石、朱枫等人的悲壮结局。然而,这非但没有削弱其吸引力,反而让观众跳出浮躁,得以沉下心来感受英雄们为信仰而战的伟大与坚韧。

1949年,吴石将军本可在大陆迎接解放,但当组织把是否赴台潜伏的选择摆在面前时,他没有半分犹豫。临行前,吴石对劝他留下的友人说:“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在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高位上,他将金门岛兵力部署、西南战役国军调动等绝密情报传回大陆。被捕后,他抱持“台湾必归”的信念英勇就义。这种为全民族解放无所畏惧的气概、为祖国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绝,正是信仰最震撼人心的模样。

吴石将军并非个例,朱枫、陈宝仓、聂曦……许多烈士慨然赴死、舍生取义。与吴石将军同年被捕的地下党员陈明忠,则在“白色恐怖”中坚守理想数十年。晚年,他出版回忆录《无悔》,表达了自己毕生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崇高事业而奋斗,无怨无悔。这种“把牢底坐穿”的坚韧,与剧中朱枫咬碎二两一钱饰金吞入肚中拒绝叛变的刚烈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在《沉默的荣耀》剧情中,吴石司机小钱的妹妹想游过海峡,返回老家漳州,国民党士兵发现后试图射杀,被吴石拦下。他动容地说:“她只是想回家!”回家,一个多么朴素的愿望,在那个年代竟变得如此奢侈,而多少中国人,因海峡隔阻,终其一生未能实现回家的夙愿。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统一大业势不可挡。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拦阻两岸人民对回家的渴望、对团圆的期盼。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为纪念吴石等846位在台牺牲的隐蔽战线烈士而建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自发前来献花缅怀的民众人头攒动,便是最直白的表达。英烈的名字家喻户晓,英烈的功绩永世长存,他们未竟的事业终将圆满,他们的荣耀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