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临港杯”第十二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启动
2025-11-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视频

青春逐梦临港,科创引领未来。11月4日,“国投临港杯”第十二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上海临港中心全面启动。作为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将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青春经济、港澳台及海外人才四大赛道,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注入青春动能。团市委书记、市青联名誉主席上官剑,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吴晓华,市商务委一级巡视员张国华,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剑明,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炜,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强等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优秀创业青年代表分享了参赛收获和创业感悟,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进行政策宣介,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动更多原创成果被看见、被支持

《流浪地球2》里的无人驾驶卡车曾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这正是西井科技开发的全球首款新能源无人驾驶量产商用车Q-Truck。作为“创青春”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创业青年代表,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章嵘表示:“大赛提供的关于商业模式构建与商业化路径的宝贵指导,帮助我们借助融资渠道,更迅速、更有效地进入并开拓了市场。”

 上海潮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林璐分享了自己深耕现代消费赛道、激活城乡文化生命力、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的故事。在他看来,他们这群在“创青春”大赛中乘风破浪的青年创业者做的,都是“难而正确的事”。

“去年参加‘创青春’研修营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当时,很多课程都让我获益匪浅,这真的是一个能够学习、成长与收获的平台。”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磊同样有很多感触。许磊的公司2020年创立于上海,专注于将AI与神经接口融合,开发神经康复产品。“这款产品用神经接口来获取动作意图驱动外骨骼,已经进入准入审批环节。”许磊特别展示了公司与医院合作的手功能外骨骼。

 今年,更多新领域、新业态中的原创成果将被看见、被支持。据悉,大赛将立足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领域,同时将目光拓展到更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赛坚持关注初创企业,在项目报名、遴选、评审等环节,以长期视角、未来眼光,关注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市场导向、民生需要,具有成长性的创新企业,把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落到实处。

会上,市商务委一级巡视员张国华,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剑明,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为“国投临港杯”第十一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颁奖。

“创业大礼包”让创业者免费租、免费住

今年,全市16个区和临港新片区、市青企协作为分赛区,在牵动更多市区资源支持办赛的同时,也促成更多优秀项目、创业青年助力区域发展。

活动现场,临港新片区为青年创业者送上“创业大礼包”。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相关部门围绕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向与会青年创业者进行宣介,邀请大家“创业来临港”。其中,“临港创客12条”为青年创业者提供“3”免费、“6”补贴、“0”等待的360度全方位服务;“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覆盖8大创新业态,配套8项服务政策,以“办公免费租、公寓免费住”为核心,打造青年创业集聚区“零界魔方”,助力青年在临港创新创业。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吴晓华,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共同发布“‘逐梦临港创城’青年创业者解锁创业新机遇系列活动”。据悉,活动将面向青年创业者开展数据产业青年论坛、主题宣讲、走进“临港科创城”百场系列活动、青年创新创业系列赛事等,推动青年创业者走进临港、走近临港,感受临港科创城的独特魅力。

新一届“创青春”大赛正式启幕

“国投临港杯”第十二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聚焦前沿领域,进一步优化赛道布局,并由相关区和协会承办各专项赛复赛。活动现场,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炜和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强为复赛承办方授旗。

团市委书记、市青联名誉主席上官剑,市商务委一级巡视员张国华,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剑明,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炜,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强共同启动“国投临港杯”第十二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据悉,“国投临港杯”第十二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已于10月开放报名,由16个区、临港新片区、市青企协等作为分赛区开展初赛,推荐优秀项目至各专项赛复赛,角逐决赛名额并参加“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经过课程学习、综合评价、决赛路演等,最终决出获奖名单。

今年,“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走过的第十二个年头,团市委将进一步汇聚办赛合力,充分发挥各主办单位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为获奖创业青年提供政策解读、人才培训、评优推荐等机会,为获奖项目提供现金奖励、资本对接、场地租赁、宣传报道等支持,不断擦亮“创青春”工作品牌,共同营造支持青年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帮助青年创业者追梦圆梦,助力上海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