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好物|进博会的咖啡展台,从“卷”豆子到已经开始“卷”艺术策展能力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吴恺/图、视频
当第七届进博会光明咖啡展台水龙头拧出的七道咖啡河流还在观众记忆里流淌,第八届进博会上,HEYBRIGHT咖啡展台已完成一场震撼升级。记者在现场惊喜发现,如果说去年的“世界咖啡河流”是用艺术装置点亮咖啡文化的灵感火花,今年的“寻光之旅”则直接将咖啡全产业链搬进展区,以18个核心节点构建沉浸式策展空间,让咖啡从一粒种子到一种文化的完整旅程,成为可触摸、可聆听、可品味的感官盛宴。

※ 一次咖啡文化寻根 ※
穿过人潮涌动的1.1H“THE SMART CHAIN 光明全球食品集成分销平台”的展厅,HEYBRIGHT的“寻光之旅”展区宛如一座隐藏在喧嚣中的咖啡文化博物馆。不同于传统展台的产品陈列,这里以“光”为叙事线索,通过三个章节的递进式策展,串联起咖啡从起源到传播、从加工到品鉴、从饮品到文化载体的完整脉络。
“我们希望打破大家对咖啡展台的固有认知,不是单纯推销产品,而是打造一场关于咖啡的文化寻根之旅。”HEYBRIGHT品牌推荐官项页站在展区入口,指着眼前的世界地图装置向记者介绍,“这束‘光’,既是咖啡生长必需的自然之光,也是推动咖啡文化传播的人文之光,更是光明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的智慧之光。”
展区的第一章节,便将观众的视线拉回咖啡的诞生之地。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上,赤道南北纬23°26′之间的区域被高亮标注,这里是全球咖啡的核心种植带,被称为“咖啡地带”。“咖啡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海拔、气候、土壤都会影响豆子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咖啡饮用大国多不产豆,优质产区集中在非洲、美洲等地。”
项页的话语中,藏着咖啡产业最原始的密码。地图旁,两座微型场景还原了咖啡起源的两大传说:非洲埃塞俄比亚卡法村的牧羊人发现山羊食咖啡果后精力充沛,公元13世纪阿拉伯商人将咖啡带入欧亚大陆,两个跨越千年的故事,为这粒小小的种子赋予了神秘的人文色彩。
更令人驻足的是一株仿真咖啡基因树,翠绿的枝叶间挂着鲜红的咖啡果,旁边的写真画面记录着咖啡树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咖啡果实成熟时像红樱桃,所以我们叫它‘cherry bean’。”项页随手拿起一颗样品,“市面上最主流的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种豆种,阿拉比卡风味细腻、咖啡因含量低,但种植要求高;罗布斯塔适应性强,风味更粗犷,咖啡因含量也更高。”不远处的展台上,咖农们的微笑照片格外动人,旁边陈列着公平贸易、有机种植、雨林保护等多项可持续认证标志,“我们选豆的第一原则就是可持续,每一粒豆子都承载着对产区和咖农的责任。”而咖啡初级加工的三种方式——水洗、日晒、蜜处理,则通过实物展示和文字解析,让观众了解到不同加工工艺如何赋予咖啡独特风味,水与空气的参与带来的轻微发酵,成为咖啡风味的第一道“魔法”。

※ 一张世界咖啡图谱 ※
如果说第一章节是咖啡的“寻根之旅”,第二章节则聚焦于咖啡豆的“蜕变之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这句诗意的标语下,咖啡烘焙的奥秘被层层揭开。
展台上,从古老的手工烘焙器具到现代智能烘焙机的迭代照片,清晰展现了烘焙技术的发展历程。“咖啡烘焙的关键标志,就是豆子内部升温后的膨胀爆裂,裂缝和爆裂声是判断烘焙状态的重要依据。”
项页指着一台光谱测色仪介绍,如今科技让烘焙度的判断更加精准,而展区展示的8种烘焙度样品,从浅度到意式极深,直观呈现了不同烘焙程度对咖啡风味的影响。
最受欢迎的当属香气体验区,18个温香瓶整齐排列,旁边是特制的HEYBRIGHT风味轮。观众闭上眼睛,轻轻摇晃瓶子,醇厚的坚果香、清新的果香、浓郁的巧克力香便扑面而来。“这18款豆子是我们从全球产区精选而来,每一款都有独特的风味标签。”
项页邀请记者转动风味轮,“通过闻香和对照风味轮,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口感。”而咖啡馆历史时间轴则串联起咖啡传播的足迹:1844年上海首次咖啡进口的海关记录,1853年老德记药房兼售咖啡的开端,1935年德胜咖啡行的创立,这些节点不仅是上海咖啡史的印记,咖啡更是融入中国城市生活的见证。
第三章节则将咖啡文化推向更高维度,“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的标语下,3D打印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微雕模型令人惊叹。广场旁的弗洛里安咖啡馆(Caffe Florian)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馆之一,自1720年开业以来,狄更斯、拜伦、莫奈等无数名人曾在此驻足。“咖啡馆从来不只是卖咖啡的地方,它是思想碰撞的空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展区一角,去年第七届进博会的“咖啡河流”装置画面被精心安排了“返场”。七个水龙头、七支咖啡液、七首城市名曲。“去年的‘河流’是链接,今年的‘寻光之旅’是深耕。”项页解释道。
展台上,HEYBRIGHT的爆款产品三色杯和香芋杯模型格外吸睛,草莓与摩卡的碰撞、香芋与咖啡的融合,这些源自光明经典味道的创新产品,开业三个月便跻身区域咖啡门店日订单TOP5。而与自然博物馆联名的恐龙主题产品,更是将咖啡与科普文化巧妙结合。现场,购买产品即可参与抽奖,蓝山、瑰夏等顶级咖啡豆的品鉴机会,让观众在文化体验之余,更能收获舌尖上的惊喜。
【 记者手记 】
采访结束,深深感觉对于咖啡的理解又上了一个level。从去年的“咖啡河流”到今年的“全产业链策展”,光明HEYBRIGHT的咖啡展台用两年时间,诠释了进博会舞台上“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爆品变文化符号”的进阶之路。在这里,咖啡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全球贸易的缩影、文化交融的媒介、艺术表达的载体。
有趣的是,在进博大舞台,当越来越多的展台开始在策展理念上精耕细作,进博会的“卷”,本质上是全球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是文化与贸易深度融合的必然。就像记者今天看到的这场咖啡的“寻光之旅”,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全球好物将在进博会的舞台上,以更具创意的方式,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一颗小小咖啡豆的旅程,就能记录下世界全球化的精彩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