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先锋作用?这个论坛给出答案
2025-11-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如何更好发挥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先锋作用?11月7日在上海市团校举行的“青年领导力与改革创新”先锋论坛、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第十七届“领导科学研究”博士论坛、第十一届青年学者论坛上,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需要青年的参与和付出,青年是推动民族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怎么才能不当“小冰箱式干部”?建立青年干部评估体系很迫切

刚刚落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紧紧围绕“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在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郭庆松看来,规划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大特点,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宏阔的发展历程中,需要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

郭庆松说,“十五五”新征程需要上海青年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练就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能力素质。郭庆松对青年干部“喊话”,要做到“四个向下,四个向上”:眼睛向下,才能积蓄向上的智慧;身段向下,才能汇聚向上的情怀;身体向下,才能汲取向上的营养、脚板向下,才能踏稳向上的底气。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干部应该带给人民群众更棒的“体感”。而不是极小的一部分不变质却冷冰冰、缺乏思考的“小冰箱式的干部”。如何更科学地选拔青年干部?这是重要课题。这次上海市团校研究学者金燕娜、佟欣就向论坛提交了名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政治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论文,获得广泛关注。

在论文中,金燕娜、佟欣采纳了学者萧鸣政在《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及其考评初探》一文中对“政治素质”设置的六纬度模型,包括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作风、政治担当与政治能力。  

金燕娜说,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兴衰。但当前实践中,其评估面临针对性研究匮乏和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的突出问题,难以充分适配新时代对青年干部的特殊要求。这种“政策高要求”与“研究空白、评估困境”的反差,让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变得十分迫切。

AI时代青年干部如何作为?要实现人机共创决策

AI时代,青年干部是不是只要会使用一些AI工具就算跟上时代?在河南省委党校的青年学者魏小雨和刘祺看来,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向论坛提交了名为《AI时代青年领军人才数字领导力提升研究》的论文中,他们指出,如果仅仅把数字领导力理解为会使用工具,那么可能已经落后了,会使一些数字化的改革演变为“伪数字”“假数字”。

魏小雨在论坛上说,在传统信息时代,人们认为数字领导力就是局限于领导能用工具、敢用工具、善用工具,但是到了AI时代,这显然就不够了。“AI大模型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是一个工具,而是具有了创造的自主性。所以如果聚焦到数字领导力本身,最为重要的就是AI时代的领导力已经从原先的人机分工,到达了人机共创、人机共建、人机协同。”魏小雨说,“AI永远不会取代领导者,但是AI会淘汰不会与AI共创的领导者。”

这个思考其实也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青年学者李琼琼在进行的。结合自己的论文李琼琼说,现在的青年是网络的原住民,根据第5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统计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的六月份,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了11.23亿人,青少年群体总占比接近了50%,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基于这样的现实,要引导和服务好青年,青年干部也要因时而变。

比如要从过去的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建构。自媒体是一个工具,它能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它同样也能传播红色文化和主流的价值。而关键在于有没有生产出像《觉醒年代》那样既有深度又能受青年所喜爱的爆款内容,“用智能的玩法去讲好我们主流的故事,本身也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改革创新。”李琼琼说。

东华大学教授、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贺善侃认为,青年干部要善于和AI协同合作。“过去讲认知力都是人的,实际上现在还有人机认知力,包括领导者进行决策的时候一定要依靠AI,也就是说现在的决策是人机共同决策。”

如何提升新时代青年国际领导力?从知己知彼到强己化彼

华东政法大学的青年学者梁骁过去曾经在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以及联合国的秘书处实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对青年在国际组织,在参与全球事务中遇到的瓶颈、难点,以及未来中国将在国际事务当中怎样去更好地去提升自己的话语权,都有自己的思考。

在向论坛提交的名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视域下青年领导力与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论文中,梁骁指出,现在国际组织传播的议题,与青年人的接受度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一方面,国际组织的很多信息传着传着就变味儿了,因为太专业,导致有人听不懂。另一方面,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年人更喜欢接受生动有趣的内容。

当然,这也为国际组织青年领导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梁骁看来,未来,谁能够弥合这种落差,让上传下达的过程更为丝滑和有效,谁就能提升新时代青年国际领导力。

青年国际领导力是今年论坛的一大热门议题。这其实也是基于世界大趋势。上海市科学领导力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鹏教授指出,2025年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把青年认可为平等合作伙伴。这标志着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化,彰显了国际社会对青年领导力的一种实质性的接纳,可称之为是一个里程碑。

在陈鹏看来,在当下的中国,要提升青年国际领导力,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知己知彼”的阶段,了解自身和世界。第二个阶段,“即彼贯通”阶段,要实现文化观念和行动与世界的对接和殷实。第三个阶段,“强己化彼”阶段,怎么对世界进行因势利导,引领世界向更好的、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勇于创新,在国际青年领导力的培育方面,探索新型的主体交往关系,在交往当中实现引领,推动人类的文明的进步与国际合作。”陈鹏说。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出席论坛并作学术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是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与上海市团校深化合作,协同培养青年人才搭建的舞台,也是对全国青年的开放平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宽阔的国际视野,展现了青年学者的风采和青年的主体性、先锋精神,希望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更具前瞻性地开展领导科学和青年领域研究,赋能青年成长与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