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市政协委员谢国群:构建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AED急救网络,将其纳入“城市大脑”
2021-01-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

距离2019年11月引发媒体热议的台湾地区艺人高以翔猝死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此前,青年报·青春上海更是连续开展申城AED调查。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召开期间,AED话题再度引发了热度。市政协委员谢国群提交了一份《关于着力构建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AED急救网络的建议》的提案。无独有偶,此次九三学社市委也聚焦AED话题,将在两会期间发表《关于加强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培训的建议》的大会发言,给AED的推广和使用支招。

地铁站的AED

 公共场所AED抢救设备配置数量不足 

对于心脏骤停如能在早期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就有可能在最短的黄金时间内,救人于危难之中。在公共场所的投放和配置数量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一般以每10万人拥有量计算。

据了解,目前全球AED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每10万人大约配有397台AED,而美国是最早对在公共场所安装AED设备进行立法的国家,目前每10万人配备约317台AED。此外,美国还规定在步行10分钟之内必须拿到一台AED。上海目前每10万人配备AED数量还不足1台。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截至 2018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AED安装约15000台,平均每10万人口约1台。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AED配置上不仅数量不多,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大多数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且由于公众知晓率低、急救知识普及率不高、害怕施救后造成损害会担责等原因,即使在投放了AED的场所,公众仍普遍存在“不会用、不敢用”问题。

从应用成效来看,目前上海的社会急救技能普及率及院外抢救的成功率依然较低,市民对AED的知晓率并不高,市民中了解AED但能掌握其使用方法的人较少,院外抢救心跳骤停的成功率最高不超过3%,远低于美国三成的标准。从当前形势来看,进一步完善上海市AED配置效率,强化院前急救能力,是促进城市公共急救体系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在谢国群看来,之所以导致AED设备投放受阻,资金来源是重要因素。当前AED价格大幅下降,但在不少单位看来,这笔费用的支出也是负担。很多AED的投放都来自个人购买以及企业或红十字会捐赠,政府投入较少。由于没有硬性规定,许多符合AED设置条件的单位和公共部门仍对投放AED持怀疑态度,有些干脆拒绝接受。在他们看来,配置AED除了需要承担后期设备维护及培训,更重要的是需承担相应的急救责任,存在不少风险。AED设置后,还存在后期维护、更新费用以及长期培训费用无来源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妥善解决。

谢国群认为,民众急救意识薄弱。有些单位和部门即使接受了该方面的技能培训,但是对于自身的技能水平信心不足,碰到紧急情况仍然是采取广播寻找志愿者的方式,工作人员不敢挺身而出实施急救。

此外,还存在培训师资队伍流失不固定等情况。“红十字会并没有固定的全职师资团队,培训任务与本职工作存在时间上的矛盾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不固定的师资队伍也不利于教研工作。”谢国群介绍说。

国金中心的AED

 建议将AED纳入区应急管理系统和“城市大脑” 

谢国群建议,制定政策推动AED设备投放,积极落实《上海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关于“社会急救”的相关要求,研究对策方案,推进政府把AED的配置使用项目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或要求营利性公共场所购置AED设备。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和方案,在一定年限内让上海的AED配置达到国际基本水平——每10万人100台的标准,以完善上海的公共急救体系建设。

“我们要增强普通民众的急救意识,让更多掌握急救技能的民众在关键时刻敢于救人。建议让急救知识宣传教育进入课堂。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学计划中列入急救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急救教育教材,通过实施科学的、系统的急救教育,普及自救和急救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救护意识,积累急救经验。”谢国群强调,要加强和规范急救培训的开展,建议由卫健委、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制定统一的急救培训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普及急救培训覆盖面,由急救医学专家对在职的机关员工、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警察、教师等公职人员及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机场、火车站、

地铁站、体育馆等)工作人员开展急救培训并发放证书。建议将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他还建议,各区红十字会加快建立AED项目智能化管理模式,将AED纳入区应急管理系统和“城市大脑”,助力城市安全。

虹桥火车站的AED

 公众接受AED急救知识培训意愿强烈 

九三学社市委在调查后发现,其实公众接受AED急救知识培训意愿强烈。被调查者中,约75%认为学习和掌握AED等急救知识及技能会对自己或他人有所帮助;40.8%的迫切希望能接受正规的急救培训;36.3%表示愿意参加此类培训。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主要原因,65.7%表示不知如何参加培训。被调查者中,35%表示愿意付费学习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24.9%表示能够接受800~1200元的学费支出。

因此,九三学社市委认为,红十字会、卫健委等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应牵头督促公共场所相关管理主体单位,自觉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器械的落实工作,多渠道协调落实资金来源,激发慈善资源、基金会、企事业等社会力量,确保AED设备资金到位,有计划地落实大型公共场所安装AED抢救设备。同时,加强急救条例等法规的宣贯和解读,消除公共场所管理主体的顾虑。

九三学社市委建议,强化院前急救科普,推动AED急救知识广泛传播。国家红十字会总会已把AED使用列入培训大纲,组织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是主管部门的责任,公众对参与日常的急救培训也有需求,要让公众在遇到突发心脏骤停案例时,敢救、会救、能救。AED抢救设备应该像“心肺复苏法”一样实现普及和推广,只有广泛地落实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才能提高公众对社会急救的认知和参与能力。由于AED设备的电击起搏电流较高,正确掌握操作方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十分必要。

九三学社市委认为,为适应目前巨大的普及压力,设立区域培训中心的需求尤为迫切。建议依托医联体内区域诊疗中心,聘请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大型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对重点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赋能教育”,创建“工作坊”等模式,提供能够真实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急救意识、急救技巧,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AED急救培训效果。

此外,应急救治的网络和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信息化建设进度需进一步完善,发布全市AED分布地图。一旦突发施救情况,施救人员可以搜寻到就近配有的AED设备,像拿取救火器材一样方便,及时“灭火”。加强市区两级联动,促进问题解决、改进工作流程衔接,在5G+互联网医疗模式助力下,完善AED系统融合开展与医联体内、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对接,实现实时的事件定位、情况及时的传报、抢救的实时监控、远程的专家相关指导等。

 >>>链接 

寻找AED|车站、地铁、商场……上海“急救利器”AED安装使用情况如何?

寻找AED|4年救回8人性命!距离“黄金四分钟”救治要求,我们还有多远?

寻找AED|有了更多“神器”还得更多人会用,专家说,别让这些设备成摆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