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我们双向奔赴,爱是万家灯火
2022-01-07 青年

【编者按】 

新年第一问:人类为什么要设置新年?我们问了不少人,答案高度一致:除了计时功能,它还是人类轻装上阵的精神需求——暂时放下已经发生的幸与不幸,阶段性整理曾有的快乐忧伤,以期在未来遇到全新的自己。疫情大背景下,“新年”也更显其“期待万象更新”的意义。

一元复始,青年报·青春上海“青年时评”栏目,推出“在时间的棱镜中,成为我们”特别策划,通过5个主题词,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梳理和探讨——

“重启:我们和年轮的关系” 

“拯救:我们和疫情的关系”

“突围:我们和隔离的关系”

“比邻: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双向奔赴:我们和爱的关系” 。

冀望在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我们,一起成就更温暖、更坚定、更理性的自己。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两年来,我无数次取消过车票,机票和各种旅行计划。在手机上,核酸检测纪录半天拉不到头。疫情,给我的人生账户中存入了危机、麻烦和痛苦,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它最终会兑现出什么结果。

时间经常会给人错愕的感觉,昨天才大喊着“蚌埠住了”,今天惊觉,最初的无力感和惶恐已从身旁呼啸而过,消失在了远方。疫情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了比赛现场没有一个观众的奥运会,每一个人如今都习惯于戴着口罩出门——这是历史在普通人身上留下的印记。

病毒在迭代,某些情绪和感情也在升级。那是在黄沙漫天的戈壁下坚韧的根茎与伸出的嫩绿枝芽,饱含着对疫情下生活的切身感受和思考,每一个瞬间都弥漫着深沉的质感。

几乎所有人都记得那张患者和医生的“夕阳合影”,也有很多人因那对在空旷餐厅内相拥痛哭的饭店夫妻而流下眼泪。每一次共情仍在互联网上缓缓流淌,仿佛高原上的果实,经由夜间的极寒和日间的酷烈,饱含着凝结的糖分。

前阵子,一首《漠河舞厅》和它背后的故事火遍全网。“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旋律弥漫着与爱人离别后的哀伤悲凉,就算是没听过的人,也总会哼上几句。

在灾难面前,爱的份量尤为举足轻重。这无疑是个浪漫而感性的表述,但如果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它的答案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我们都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一道防护罩,一个避难所。

如今,我们沉浸在互联网和流媒体里,因为它给予我们暂时卸下沉重心情的借口,也带来少许娱乐放松的理由。每个人都渴望一段亲密而安全的关系,它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爱情。甚至可以并不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伸着懒腰的小猫,摇着尾巴的小狗,书本上的知识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都可以和你建立这种关系。

当我们以为,我们读懂了爱时,疫情又让我们重新定义了爱。爱不仅仅来自家庭,父母的关切、夫妻的厮守、儿女的牵挂;爱也可以来自外部,来自于医护人员,来自于快递小哥,来自于每一个基层工作者,来自坚守岗位的每一个普通人。它就像某个感冒药的广告词“暖暖的,很贴心。”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期待着英雄的出现,习惯了赞美他们“逆行”时的英勇无畏,却忽视了他们的脆弱。每一个身影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付出。而世间的所有感情,唯有双向奔赴时才有意义。很多人接收到了它,并投射到了社会——你看到的生活,其实是这两条轨迹最终的交汇。

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人类从未停止抗争与探索。无论何时,真切而平实的爱,永远透着不可磨灭的光芒。

系列评论|无法一键重启世界,但我们可以重启自己

系列评论|因疫情偏航的日子,我们寻找生活之锚

系列评论|身体被困一隅,心却带着我们突围

系列评论|天涯若比邻,携手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